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8 05:24:44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时代在进步,教育要创新,创新教育的进行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如何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然后,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呵护创新能力的萌芽,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创新萌芽 教学方法 多样性

教学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具体地说就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主战场是课堂,将创造力的培养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必须由原来那种细爵慢咽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多渠道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教师的“要学懂”中走出来,步入自己的“怎样学懂”的殿堂。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为了营造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做到“四带进”,即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进课堂,把热情带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三允许”,即教学中允许学生想,允许学生论,允许学生做。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通过“两适当”,即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营造师生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之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

二、悉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觉,读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还是要给予珍惜和呵护,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死水,有的教师怕学生的疑问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和主导关系的缘故。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有了创新意识才有创新能力,这就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是学生完全处于被支配的角色,在学习中循规蹈矩不敢跃雷池半步,以致思维出现了定势,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学科整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科整合,构建了知识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信息的互补融合,使学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畅游于不同知识领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

2.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的方法改变了传统学习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模式,形成了对于知识的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学习,带给学生一种创新的激情。

3.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

现代的教育手段使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的除了丰富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一种创造的意识和空间,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科技,与现实紧密联系。

丰富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了超时空的语文教学。学生不仅仅从中学习语文知识,更能够熏陶品格,感受生活,感悟世界,这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多角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具体的结论,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勇于标新立异,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分析和理解问题,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中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鸿新.谈语文教学的求实与创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05).

[2]杨海霞.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11).

[3]李国刚.“应试教育”的根源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3).

上一篇:论职业高中美术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下一篇:试论少儿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