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

时间:2022-10-28 03:09:5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

编者按:利莫瑞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merick)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利莫瑞克国家高等学院,1989年由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认证为国立大学。作为爱尔兰7所国立大学之一,利莫瑞克大学是爱尔兰共和国独立之后成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欧盟评为“伊拉斯谟项目”的最成功案例。2011年,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 的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在硬件设施、教学、知识创新与转化、毕业生就业、国际化等方面都被评为五星级大学。为深入了解该校办学情况,特别是其国际化办学战略及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情况,本刊近期专访了利莫瑞科大学副校长保罗·麦克凯臣(Paul McCutcheon)。麦克凯臣教授1958年出生于英国,1983年在利莫瑞克大学正式任教,曾担任讲师、法律系主任及法律系教授,并于2007年被任命为利莫瑞克大学的副校长。

一、利大被评为“伊拉斯谟项目”最佳案例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利莫瑞克大学的副校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校的情况,尤其是国际化方面的相关政策。

保罗·麦克凯臣:利莫瑞克大学建于1972年,如今已有40年的历史。它是由爱尔兰政府授权的国立大学,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计1.3万人。利莫瑞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专业涵盖范围广泛,有科学、工程学、商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教育、健康科学及表演艺术等学科。在1.3万名学生中,约14%的学生来自爱尔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利莫瑞克大学一直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方针,通过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同欧洲27个国家的255所大学开展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欧盟评为“伊拉斯谟项目”的最成功案例。除了欧洲国家,利莫瑞克大学还同澳大利亚、巴西、乌拉圭、加拿大、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和美国等国的约40所大学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利莫瑞克大学的国际化政策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打算扩大国际学生的数量,争取在未来5年内使国际学生比例从14%增加至50%。同时,我们也将增加赴海外留学的爱尔兰学生的数量。近年来,我校本科生中30%的学生都拥有一个学期的留学经历,我们有信心将该比例提升至50%。此外,我们将选派更多的研究者外出学习,并争取吸引海外研究者来校进行交流研讨。另一方面,我校正在创建具有明确国际定位的学位项目。2012年,我们开办了新的国际商学学位,实践证明该学位很受欢迎,今年申请该学位的学生数量继续攀升。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办了专家项目、预科项目,为来爱尔兰学习的国际学生提供帮助。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国际化有何重要性?利莫瑞克大学在爱尔兰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定位是什么?

保罗·麦克凯臣:首先,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为大学扩大了学生、教职员工及研究者。利莫瑞克大学校园目前有来自80个国家的学生,我们的社会机构也因为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而不断完善。其次,全球化使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分享信息,了解时事。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孤立于世界,就像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不只是对中国重要,对爱尔兰、英国、巴西、美国等其他任何国家来说也都重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健康等领域,国际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比较交流和互相学习。

在爱尔兰,高等教育目前正经历着变革。2011年,爱尔兰政府出台了《高等教育至2030》(Higher Education to 2030)的国家政策。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研究主导型大学,我们的研究与爱尔兰主要的工业领域紧密联系,我校的国际化政策有许多都是基于发展国家工业的考虑。比如,我校设立了国家软件工程中心,爱尔兰是全球主要的软件出口国,其出口量占全世界的10%。我校在生物工程方面也很专业,爱尔兰是世界最大的制药生产地之一,最近我校刚刚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而获得国家基金。另外,我们还发展能源研究,尤其是新能源的开发。

二、如何在教育经费紧缩的背景下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利大面临的最大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对爱尔兰的教育国际化战略您有什么建议?您认为贵校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保罗·麦克凯臣:我的建议是,爱尔兰需要选派更多的学生到国外留学。在爱尔兰,我校派出的留学生比其他学校都要多。爱尔兰是一个小国家,但是经济开放,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谷歌欧洲总部就设在爱尔兰。谷歌需要雇佣具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能力的经济学方面的毕业生。我们有IT毕业生,却没有具有外语语言能力的毕业生,因此我们不得不为谷歌引进国外的人才。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引进国际人才能推进国际市场的优化,对爱尔兰来说也是件好事。

对于学校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目前爱尔兰正处于经济衰退期,每所学校得到的资金都有所削减,我们不得不用更少的资金做更多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第二,我们需要具备国际意识。第三,我们的焦点应该从欧洲转向亚洲,事实上我们也正在尝试这样做。爱尔兰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爱尔兰第四大贸易伙伴。在未来的12年内,我们需要更多可以说汉语、懂得中国贸易又了解中国社会的爱尔兰人。

三、利大有效平衡了教学、研究

和社区服务三种功能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都知道大学有三种功能: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爱尔兰的研究型大学,利莫瑞克大学如何平衡这三种功能?在您看来,哪一项最重要?

保罗·麦克凯臣:这三点有时是很难平衡的,大学是综合而复杂的组织,可以起到很多不同的作用。首先,大学有很多角色,教学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在爱尔兰,60%至70%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是很高的比例。发展知识经济是我们国家政策的一部分,而想要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其次,关于工业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研究与国家经济重点发展项目一致,国家科技机构确定的14个研究优先项目条件,我们都很适合。再次,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与城市及行政区有多重联系,例如安排学生做社区志愿者。每年我们有1.3万学生提供6万小时的志愿者活动,这些学生志愿者可以辅导当地的孩子们学习,这在发展落后的地区很奏效。最后,我校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在妇女组织等其他团体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志愿者们带去技术或者为需要帮助的组织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总体来说,教育和教育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有所贡献。

四、利大中国留学生表现优秀

《世界教育信息》:您提到贵校有14%的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学生大约占多少?这些中国学生通常选择什么学习内容?

保罗·麦克凯臣:国际学生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四个国家。中国的学生数量排在第二位,大约占学生总量的1.4%。他们主要选择工程学,IT、软件及商学,其中大部分都在攻读学士学位。

《世界教育信息》:与爱尔兰学生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带给您怎样的印象?他们能从爱尔兰学生和其他欧洲学生身上学到什么?

保罗·麦克凯臣:我觉得中国学生非常刻苦,很有礼貌,很勤奋,上课很准时,他们都很珍惜家人为他们提供的出国留学的机会。我校的国际交流办公室有一位中国女士,专门帮助中国学生到西方学习,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我认为她像是在爱尔兰留学的中国学生的母亲,我们很荣幸能够拥有一些毕业后留在爱尔兰工作的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不同点是,爱尔兰学生和美国学生更有自信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中国学生往往懂的很多却很少表达。我认为这可能是文化差异,它会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而得到解决。

五、利大与中国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相信您对与贵校合作的中国大学已经有些了解,请问您对中国大学和中国教育有什么看法?

保罗·麦克凯臣:我对中国大学和中国教育的了解不是很多,我简要说一下我的观点。中国大学资金实力雄厚,我所访问的每一所大学都有新的校园或者正在建设新的校园,我觉得这点很好。我认为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新的、好的教学设施是很好的,这表明了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我了解到,中国留学生大都准备攻读硕士学位,他们都很优秀。就拿英语学习来说,中国留学生在出国之前只是在中国国内学习了英语,但他们的英语水平却让我震惊。昨天我参观了一所大学,我们的翻译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问她“你的英语在哪儿学的”,她说既不是在英国也不是在澳大利亚学的,她在中国就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这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爱尔兰与中国的合作?

保罗·麦克凯臣:我们正在尝试与多所中国大学进行合作,目前,我们在中国已有20所合作学校。我们正巧妙地采用“3+1+1”,“2+2+1”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我认为这些形式将更持久、更有效。同时,我方的教授会来到中国参与部分教学,中方的教授也会到爱尔兰讲授部分课程。双方共同合作,互相交流。

六、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可以兼得

《世界教育信息》:近几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不高,人们都在反思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保罗·麦克凯臣:有一些人认为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近来,如何培养那些有天赋的优秀学生也成了热点话题。包括爱尔兰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也有这样的争论,因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更高。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10%,而现在这一数字达到60%。这是个很大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大学教育不如我那个年代。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大学教学水平和我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很大区别。知识是自由的、可掌握的,到大学同样是听课和记笔记。那时候的大学生可能只能读到一本书,而现在有太多的图书和媒体可以提供信息,这些对教师们来讲都是挑战。

我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有特权的,毕业生获得学位后基本就不会再接触课本,而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毕业生还可能在工作过程中攻读MBA等其他学位,还有可能频繁更换工作。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我并不认为扩大教育规模就会削弱教育质量。免费中等教育于1968年在爱尔兰推出,此前人们必须支付中等教育的费用,因此,60年代许多12~14岁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现在我们有免费中等教育,学生离校的平均年龄为17~18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推行免费中等教育降低了教学质量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七、世界大学排名标准应该多维化

《世界教育信息》:在国际化进程中,世界大学排名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保罗·麦克凯臣:我认为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据我了解,不同的大学排行榜有不同的排名方法和侧重点。学术声誉很重要,但是难免主观。每个人都认可世界顶级名校,如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但是从各方面去综合评定大学更为重要。正如我所说的,大学不只做教育这一件事情,比如我们的学生做60个小时的志愿者,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的贡献,然而这并没有体现在纽约时报、QS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欧盟正在努力开发一个新的多维度世界大学排名系统,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排名系统的发展。我认为排名能够提供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它使高等教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焦点。我们不仅可以比较爱尔兰的大学,还可以比较中国的大学、尼日利亚乃至其他地区的大学。

八、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使学习方式多元化

《世界教育信息》:正如您刚才所提到的,如今学生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哈佛大学与MIT联手了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您对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热潮在全球的兴起怎么看?

保罗·麦克凯臣:在大规模网络公开课中,EdX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很有发展潜力。只要是在有网络和计算机的地方,无论多么偏远,你都可以坐在那里听哈佛大学的教授讲授物理学、数学的神奇。大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赠予,我们鼓励学习、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条件。我认为网上授课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将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但是人类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是永远不能被取代的,远程网络授课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阻碍人们的交流。早在19世纪,伦敦大学就已经开设了“函授课程”的远程教育,他们向远在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学生进行授课,这对剑桥、牛津和哈佛大学的传统课堂并没有什么影响。一些人认为MOOCs将会永久改变教育模式,我不这样认为,但我承认这是一种新的学习资源。

《世界教育信息》:比尔盖茨曾说过EdX将为传统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您和您的学校也加入到MOOCs的队伍里了吗?

保罗·麦克凯臣:我不这样认为,现在MOOCS还没有明确的发展趋势,我们还是要展望未来。我们参与了网上教学,并有一些独家的网上项目可供世界各地的学生学习,例如项目管理等网络课程。

上一篇:欧美教育合作新篇章 下一篇:海顿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