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关系失衡与平衡

时间:2022-10-28 12:48:26

上市公司审计关系失衡与平衡

摘要: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审计关系失衡的原因及其我国固有的制度安排。认为会计和审计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企业团队理论、资产专用性使得大股东必然获得独立审计的控制权,新制度经济学的层级组织、国家理论等对制衡大股东侵害及审计失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审计关系失衡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费用

一、引言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较晚,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成,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往往被公司管理层所影响甚至操纵,经营者既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由其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收费等事项。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打乱了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由三角关系变成直线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系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迫于“委托人”的压力而做出妥协,出具欠妥当的审计报告,造成审计失败。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使得审计委托关系失衡,进而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丧失独立性。多数文献都是从各个角度论证这种被审计人委托付费制度的缺陷、后果以及治理,很少有文章探讨我国这种审计委托关系的原因。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讨该问题形成的必然性和某些合理性。

二、上市公司委托制度分析

( 一 )小股东“搭便车”效应 奥尔森(Olson,1965)和诺斯(North,1981)论述了公共产品消费的“搭便车”效应。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性一是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搭便车”效应“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不付费,使供给方无法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而需求者又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物品的主观需求,使生产者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一般情况下,大股东是战略投资者,小股东是投机者,小股东来本来就是“搭”大股东投资企业的“便车”的,目的是在大股东投资的企业股价波动和新增利润中获利;作为对被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小股东也没有积极性,因为会计信息一旦披露就成了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无论是谁付出费用鉴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都要将鉴定结果对外披露,这样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不需要付费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因此,一般股东就没有支付鉴定费委托审计的动机,而其“搭便车”的动机却显著增强。同时,“由于各所有者对于审计信息的需求并不一致,管理层可能更重视企业的短期获利、自身得到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享受。同为股东,大小股东的目标函数也可能相异,大股东可能更关注企业的远期利益、持续发展,小股东则更注重短期的盈利能力”,尤其是目前小股东投资的目的往往是获取股票价差收入,会计信息可靠程度对其决策影响不大,付出成本委托审计往往会得不偿失,其“用脚投票”行为不能也不会发挥对管理层的治理作用——事实上,弱相关资本市场使得小股东并不关心管理层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大股东获取真实会计信息所能得到的收益却远远大于这些成本。小股东“搭便车效应”的存在要求大股东付出费用委托审计并享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目标函数的不一致以及委托审计的成本效益关系使得大股东对审计信息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十分重要。

( 二 )大股东决定管理层委托审计 在科斯的企业理论(1937)中,企业被当做替代市场的一组不完备的契约,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产权设置非常重要。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个生产团队,企业契约的特殊性在于团队生产带来的剩余收益的不可计量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机会主义,要求监督者对团队生产进行监督并给予监督者剩余索取权进行激励;诺斯也认为,只要是集体行动,就会有人不承担任何代价而享受集体行动的利益,“搭便车”现象就不可避免,成员数目越多,“搭便车”行为就越严重;霍姆斯特姆(1982)认为企业团队生产要想解决“免费搭车”和竞争问题,需要引入外部委托人并设计监督的激励方案;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提出,剩余索取权取决于剩余控制权——即合同中未被界定的权利,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控制权,由于企业是物质资本契约,物质资本所有者应该享有企业所有权。从此,企业所有权被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即合同规定权利以外的收益权和控制权,剩余控制权最终属于谈判能力强的要素提供者。而公共选择理论从另外角度论证了“少数人控制”的原因。按照奥尔森森 (Olson,1965 )的“集体行动”理论,“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在此情况下,“选择性刺激”必然使少数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剩余控制权的获取最终取决于谈判能力和谈判地位。按照现代市场规则,股份较多的投资者容易形成多数优势,从而通过董事会选举以及总经理聘任形成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这符合Grossman和Hart的观点,由最大的物质资本投入者享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同时也符合Alchian和Demsetz的理论,因为股东也是一个团队,众多中小股东只投资、不监督“搭便车”效应的存在需要有一个大股东来执行监督职能,大股东同时获得了剩余收益权和剩余控制权,也因此会造成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这是小股东“搭便车”的一种租金,部分属于剩余收益范畴(夏冬林,2000)。大股东监督并享有剩余控制权、小股东“搭便车”并支付租金是一种现实而又合乎理性的选择,大股东的剩余控制权是否包括审计委托权?2005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公示、备置……公司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公开发行新股时,必须公告新股招股说明书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以上可以看出,《公司法》只是规定了股东对财务信息的查阅权,没有规定股东的委托审计权,而任何公司的章程所记载的事项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公司章程也没有规定股东的审计委托权,这样审计委托权作为《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利应该属于剩余控制权的一部分,最后就落在了大股东或者其兼任的总经理身上。如Grossman和Hart所说,剩余控制权决定剩余收益权,大股东委托审计也为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机会。

上一篇:租赁准则新变化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股权结构、高管激励与研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