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浅析

时间:2022-10-28 12:40:00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浅析

摘 要:科学的日新月异,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创新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育者更新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历史课堂也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提问,营造学习氛围,激活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思维;创新措施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和讲解,并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使得历史课堂失去原有的趣味。新课标要求建立好学生与课堂、课堂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能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学生明鉴历史,明辨是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乐学、爱学的优良品质。 一、创新教学方法,转换思想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纲领,更是创新的导师。思想指引着行动的方向和执行结果的落实。历史教师要勇于打破以往教学中的条条框框,敢于创新,探索新领域和新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灌输式”授课方式转换为“互动式”授课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历史情境,将问题设置在课堂内容中,但不直接去解答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兴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拿破仑战争进行详细讲解,设置合理的问题,例如,法国波旁王朝的余党、资产阶级、普通贫民和殖民地的居民,分别会对对外战争持有什么态度?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后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 三、整合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中,网络素材是必用的教学资源,丰富的图片和影片,能更加真实地展示历史事件,学生也能立体地感知历史事件,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要铭记历史,吸取经验和教训。所以教师要搜集更多的素材,充实课堂上的内容。 四、创新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被动体,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且影响课堂质量的提高。教师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新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领悟历史、铭记历史,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发学生的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刘艳梅.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浅析[J].新课程・中旬,2014(03).编辑 赵海宏

上一篇:新课标下优化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思路分析 下一篇:浅谈“后进生”的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