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十诫

时间:2022-10-28 08:32:32

历史课堂教学十诫

摘 要:成功的经验要总结,可以推广,可以继承,可以推动历史教学的车轮滚滚向前!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可以对症下药,治好毛病,可以反败为胜,变坏事为好事后来居上,同样可以推动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十诫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15-01

一、诫――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不断学习,认真备课,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一不学习,二不备课,以其昏昏,如何能使学当昭昭?张冠李戴,错误百出,颠三倒四,似是而非,“秦始皇姓秦始皇”,“人牲是人和牲口”。岂不贻笑于大方?教师掌握不住历史课本的基础知识,完成不了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误人子弟,莫此为甚,扪心自问,于心何忍!

二、诫――照本宣科、索然无味

教师讲课,课本是依据。以课本为依据,还要教归加工剪裁,善于处理:该描绘、该引伸、该启发、该概括,主次轻重各如其份,前后左右各得其所。教师讲课,如能把课本上的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生动活泼,发人潜智,学生自然听得兴趣盎然,越学越爱学。反之,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必然索然无味。教师课堂上不作讲解,学生课下只能死记硬背,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变成了令人头痛的“累死课”。学生累死,罪在教师,

三、诫――胡编乱讲、信口开河

历史是一门科学。历史教师讲课既要生动,更要真实。补充情节和充实内容可以加深理解,可以引起兴趣。但是补充情节、充实内容必须根据确凿,查有实据。小说剧本权充教参,道听途说也当资料,胡编乱讲,信口开河,是历史教学之大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是陈寿的《三国志》,玄奘西游的历史,岂能以《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神话来替代!如果历史课堂上搬来了电影电视的故事,借用了戏剧舞台的台词,尽管你讲得天花乱坠,口沫四溅,也许能哄得学生一时的满堂喝采,到头来,贻误了一代学子,对得起谁?

四、诫――瘦骨嶙峋,缺血少肉

历史教师要交给学生在正确观点指导下的具体史实,要言之有史,要还历史以有血有肉之躯。不能只是干瘪瘪,瘦愣愣,一二三四,ABCD,几条杠杠,几句结论。瘦骨嶙峋,缺血少肉,如何叫学生吞下肚去?又如何叫他们消化吸收得了?

五、诫――夸夸其谈、漫无边际

教师讲课,首先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大纲和教材,一头是学生。历史课堂教学要依据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在一定的进度和计划下,重点突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决不能等同于做报告和专题讲座,也不是座谈会上的发言,座谈会上的演说。如果为了卖弄自己学问的渊博,或者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抓住一点,大加发挥,夸夸其谈,漫无边际,违背了大纲的规定,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只顾自己讲得痛快,不抓学生的反馈信息。照这般,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六、诫――板起面孔说教、脱离历史训人

思想性与科学性一致,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是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最佳方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能收教书育人之效。板起面孔说教,脱离历史训人,用意再好,徒然令人生厌,结果必然是缘木而求鱼,适得其反,学生耳朵起茧,心理逆反,还谈得上什么教育效果!

七、诫――装腔作势、矫揉造作

教师丰富的感情,适当的手势,可以有助于进行美的教育,是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各种条件之一。但是讲台不是舞台,教师不是演员,历史课堂教学要区别于戏剧表演,不能搞成说评书、演话剧。老师在课堂里的一抬手、一举足,都要有教师的分寸。过分的舞台腔,过多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令人作呕。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生对历史科学的真实感和严肃感。何美之有?

八、诫――和尚念经、催人欲眠

语言表达对一堂课的成败有莫大的关系。语言表达以准确、干净、洗练、肯定、词汇丰富以及感情真挚为上乘。交代历史概念,清楚确切;歌颂英雄人物,铿锵有声;描绘战斗场面,激昂慷慨;倾诉失败与受辱,如泣如诉;叙述历史过程,抑扬顿挫,有疾有徐……几十分钟的课堂语言如果都是一样的语调,一样的音速,一样的无动于衷,又一样的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恰似和尚念经,催人欲眠。学生昏昏欲睡,是谁之过?

九、诫――埋头板书、不讲不练

板书之重要,可以提纲挈领,可以加强直观,学生耳听、眼观、手书,好处匪浅。但是过多的板书,往往导致代替课本、忽视课本、弃课本于无用之地;过多的板书,一板一板的抄写,占去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减少了一堂课的知识量、信息量;教师埋头板书,不讲又不练,或者过分的少讲又少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体现?

十、诫――一讲到底、满堂硬灌

启发式教授法讲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探求问题的解答。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答问题,正是当代开拓型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性格特征。教师如果只顾自己一讲到底满堂灌,墨守陈规无改进,一味注入,教训学生死记呆读,盲从教师,迷信本本,举目国内,改革之风劲吹,却吹不到你那小小三尺讲台之上,忘记了学生是主体,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迟滞。如此教学,岂能收启发智力,培养能力之功?

教师讲学有如春蚕结茧,蜜蜂酿蜜。春蚕只有饱餐桑叶,才能结出硕大的茧子,蜜蜂只有广采花粉,才能酿成甘甜的蜂蜜,教师讲学也只有认真备课,边教边学,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才能常教常新,愈教愈丰富。如果几十年教书生涯,只是年复一年站讲台,一遍一遍炒冷饭,不怕自己的知识在老化,不顾教材的编写有变动,不问历史研究、教育科研有进展,考古发掘有新成果,更不管新时代的学生早已不是过去的学生,任你形势发展有多快,我行我素不为动。如此做法,岂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下一篇: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的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