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有效缓解急诊护士职业倦怠

时间:2022-10-28 06:44:03

人文关怀有效缓解急诊护士职业倦怠

【摘要】面对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急诊护理人员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职业倦怠现象。因此,查找影响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消除引发职业倦怠的因素以调动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从造成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几个原因出发,提出了通过人文关怀,创造人文环境,增强职业认同,提升适应能力等摆脱职业倦怠、提升自我价值感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职业倦怠;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84-02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者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并定义为“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急诊护理工作是典型的“服务于助人行业”的职业,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很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

1 导致职业倦怠、自我价值感低的原因

1.1 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难以预见,护士必须经常处理突发危急情况,,这种高应激工作环境不仅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质量,更会造成明确的职业倦怠.

1.1.1 急诊环境的复杂性: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工作的前沿,24 h对外开放. 监护仪报警声及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工作环境嘈杂,噪音不断。急诊环境复杂多变,急诊患者发生死亡的概率相对较高,从而也使得急诊科成为医患矛盾或纠纷的高发区,在医院缺乏报警装置和保安监控系统的情况下,医院急诊护士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从而使护士产生强烈的不安全。

1.1.2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急诊的工作量具有不固定性,无法预料就诊病人数量及病情,导致护士由于处理急危重症病例而不能按时下班,经常倒班,生活无规律,护士的身心得不到有效调整,导致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下降。尤其是目前大多数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致急诊护士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1]。

1.1.3 急诊工作的高要求与高风险性:急诊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因此,急诊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与其他科护士相比,工作环境差,知识面要求广,工作技能要求高。抢救时如果护士出现差错事故,将会威胁到病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护士为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这种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导致急诊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尤其是病人的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无疑给急诊护士又添加了一份工作压力。

1.1.4 职业危害性:急诊护士往往是在对病人的既往病史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投入抢救,时间上根本来不及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而护理工作经常与患者分泌物和血液接触,并且在为患者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时有可能被针刺伤,致使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室[3]。锐器伤是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而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感染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的改变,甚至危及生命。加重了急诊科护士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产生职业倦怠。

1.2 职业认同感、成就感低

1.2.1 社会地位低:长期以来,人们重医轻护,对医院护理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人们一方面对急诊护理提出高要求,另一方面又瞧不起护士,稍有不如意就投诉批评。她们的工作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及同行的理解。这种缺少认可与尊重的状况严重挫伤了急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惧怕患者和家属,由此更加产生职业倦怠。

1.2.2 晋升机会、薪资待遇不合期望:护理人员除了所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低之外,其晋升机会、工资待遇也与医生相去甚远。目前,各个医院的晋升要求逐年提高,科研能力在晋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相比于医生,护理人员在职称职务上的晋升比较困难。这就容易让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产生无望感,引发职业倦怠。 此外,护理待遇与事业单位及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很大,许多高学历的护士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一旦投入与回报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容易使人内心压抑,消极怠工。

1.2.3 管理手段生硬,人文关怀缺失:医院要发展,首先要有病人。为了提高服务,吸引病人,偏袒患方往往被某些医院认为是提高服务的重要手段,即病人是上帝,总是对的,应该听从他们的意见,责备、打骂医护人员理所当然。不管病人有理无理,甚至酒后无理取闹,医护人员首先无条件接受,事件之后给医护人员一个“委屈奖”,况且不说这是对医护人员人格极端的侮辱,也使得医院的发展误入歧途。因此医院的策略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护理人员编制中的合同护士,因为一旦出现纠纷,就可能失去工作,就业压力在一部分护士中持续存在。

2 人文关怀缓解职业倦怠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体现在关爱护士 ,尊重护士。人文关怀是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在实践中,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用观念去转变她们,用关怀去凝聚她们。并注意关怀团体中每一位成员的意识,只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才能在管理实践中自觉地去实施、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4]

2.1 增强职业认同,摆正自我位置: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的角色定位不再是过去的低素质、低技能者,而是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潜力的人才。社会和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的辛劳和付出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认可,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方式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重医轻护的情况下,应呼吁媒体宣传起正确导向作用,争取全社会对护士的支持,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2 提高地位待遇,多元绩效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就要建立公正、公平、科学的分配制度。通过绩效考核系统,做到多劳多得,多付出多回报,彻底打破不做少做多做一个样的局面。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通过激励机制,增加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敬岗、爱岗、乐岗,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促进工作绩效的全面提升。

2.3 调整工作强度:合理安排班次:急诊科工作有其特殊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调配人员,定期调整班次,以适应患者需要为目的。在护理人员相对较充足的情况下,设置双班,增加夜班、双休日、节假日护士的人员配备,各小组定期轮换。当护士感到压力过重或身体不适时,给予轮换或休假,通过更换环境使失衡的心理得到调节,疲惫的身体得到恢复。

2.4 完善培养模式,关怀职业发展:医院领导要正确对待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周期问题,注重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制定针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培养方案,加大进修和培训力度,鼓励学历教育再深造,切实有效地防范职业倦怠。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认可和尊重,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开拓精神,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

2.5 创造人文环境,营造和谐氛围:管理者要为护士提供能彰显人文文化氛围的环境。应经常深入到临床一线,在指导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做护士的知心朋友。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当发现护士处于某种困境时,应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起护士的积极性,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爱护护士,通过定期开展组织文化活动,缓解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2.6 加强自我调适,提升适应能力:倦怠感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在职业倦怠发生时,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使个体勇敢地面对现实。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急诊护理人员在身心疲惫时主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心理上做好自我调节,化解职业倦怠的各种不良倾向。急诊护理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在推进医院发展和实现自己人生目标方面的价值,才能乐于从事这个职业,主动应对各种困难与问题,避免和克服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医院的稳定发展。医院应当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做出积极的反应,运用人文关怀,尝试帮助他们走出职业倦怠。只有将医院急诊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减少到最低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促使医院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惠贤.急诊护士精神压力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62-363

[2] 唐彦,刘晓云,张晓娇.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C):202-203

[3] 王彩琴,黄热心.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3C):745

[4] 史瑞芬.护士人文修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医保管理对策 下一篇:医院档案数字化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