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28 05:13:10

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对如何控制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提出了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 裂缝 质量控制

1.前言

泵送混凝土具有输送混凝土能力大、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费用及能连续作业的特点,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和大体积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此,近年来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但是泵送混凝土在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常有出现泵送混凝土强度不足,凝结异常以及出现裂缝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因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泵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的要求,提出了解决泵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些心得,以及对泵送混凝土裂缝处理的一些方法。

2.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要使泵送混凝土施工能顺利进行,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强度,预防泵送混凝土出现凝结异常或裂缝现象,泵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2.1粗骨料的选择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根据输送管内径的大小严格限制,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输送高度50M 以下的宜为1:3(碎石)或1:2.5(卵石);输送高度50~100M的宜为1:3~1:4;输送高度100M 以上的宜为1:4~1:5。为了防止混凝土泵送时堵塞.应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使混凝土有较好的可泵性.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以达到减少水化热的目的。

2.2细骨料的选择

为了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满足要求,骨料应有良好的级配。为了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骨料的比例应适当加大。通常,通过0.315mm筛孑L的砂宜不少于15% .而且优先选用中砂。如采用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实践证明.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使用细度模数2-3的中砂.可以减少水泥用量30~35ke,/m3,减少水用量20~25kg/m3. 从而减低水化热及混凝土的收缩。

2.3混凝土配合比

(1)水灰比及水泥用量的确定

混凝土采用42.5号水泥.经计算水灰比在0. 4-0.52之间。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外加剂的减水率及骨料情况.确定本工程水泥用量为420kg~450 kg/m3。

(2)砂率的选择

设计时.将砂率提高为40%.但砂率过大会影响混凝土强度.砂率一般取39% .粉煤灰掺量较大时.砂率适当降低。

(3)坍落度的选择

对不同的泵送高度, 入泵时的坍落度均根据JGJ/T10―95及新用混凝土泵的性能选用。

混凝土拌和物制备后,如发现坍损过大.严禁向混凝土中直接加水.而应该加入与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份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4)外加剂及混合材的掺加

工程中可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较好,并使混凝土拌合物具备较好的保坍性能,其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6% ,粉煤灰的掺加采用等量掺量法。

3.现场施工时的控制措施

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正确与否对其质量影响是很大的。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少或杜绝裂缝的出现,泵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参考采取如下措施:

(1)水泥进场时,必须抽样测定,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原材料采用重量计,其误差不超过施工规范所容许的偏差。

(2)尽量采用曲率半径较大的弯头,并尽量减少弯头数量,缩短泵管,尤其是楼面的水平管道,以减少泵送阻力。

(3)混凝土的供应充足,保证混凝土泵送连续施工。

(4)泵送混凝土前,先泵送清水,清洗管道;然后泵送l:2的水泥砂浆,管道;最后泵送混凝土,开始时,慢速泵送,逐步加速,待运转正常后,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应尽量避免停泵,如泵送因特殊情况中途必须中断时,每隔4~5min,使泵正反运转几次,同时开动料斗的搅拌器,使混凝土保持运动状态,防止混凝土离析。

(5)楼面浇筑混凝土,先浇筑水平距离最远处的,然后边浇筑边拆管,这样水平管道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逐步完成而由长变短。地面水平输送管与垂直管的长度比控制在1/2~1/3,且在地面水平管中必须安装液控的截止阀,防止停泵时混凝土倒流。

(6)混凝土输送管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如发生堵塞现象时,采用反泵的方法清除。如反泵未能清除,必须找到堵塞的部位拆管清除,然后重新安装管道进行泵送:拆管前,应反泵清除管内残余应力方可拆管。

(7)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从而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气孔,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8)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对浇筑后的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而适宜的潮湿条件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使水泥的水化充分、完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出料前,应高速转动30s,然后反转出料,坍落度的测定及试块的留置应在卸料1/4后取样.

(2)当坍落度过小时,严禁向混凝土运输车内任意加水,以获得坍落度.现场应备有必要的措施.当混凝土因泵送中断,时间过长,而难以泵送时,应加入于混凝土内水灰比相同的素水泥浆.

(3)浇筑完毕后的混凝土面层必须进行二次抹面以防止产生干缩裂缝,抹面后不久应浇水养护,防止水分散失,影响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

5.裂缝预防及处理方法

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都很容易出现早期塑性裂缝的现象。混凝土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在此不作详细分析。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措施不够得当, 以至混凝土早期失水或不均匀失水造成的塑性裂缝,若加以重视是可以避免的。混凝土塑性裂缝一般可分为塑性沉降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防止塑性沉降裂缝比较可行的措施是及时对混凝土特别是对容易产生塑性沉降裂缝的部位进行二次复振。防止塑性收缩裂缝比较可行的措施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水分挥发速度过快而产生裂缝。

对施工不当造成已经产生的混凝土塑性裂缝,若在混凝土仍然是潮湿状态时.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如产生的裂缝尺寸很小时,可以采取扫入水泥和膨胀剂的混合物填充到裂缝中的措施。

如产生的裂缝尺寸稍大一些时,可以沿着产生的裂缝注入具有膨胀性能的水泥浆。

如产生的裂缝尺寸再大一些时.可以直接浇筑具有微膨胀的水泥砂浆.该水泥砂浆采用的水灰比应与原混凝土采用的水灰比相I司。

若混凝土已经到了硬化状态,且已十分干燥,可考虑采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灌缝。而对于那些对强度要求不高的混凝土构件.还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如各种防水密封胶等进行密封,以防止渗水和钢筋锈蚀。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泵送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潜在危险大,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切实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做好过程控制,完善施工手段,确保施工质量。

上一篇: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下一篇: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