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儿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2-10-28 04:57:02

风险防范儿科护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某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儿科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20例,女性80例,患儿年龄1~7岁,平均(4.2±3.2)岁。其中,先天性疾病20例,神经系统疾病30例,消化系统疾病60例,呼吸系统疾病9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

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针对性分析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组观察对象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措施:(1)在护理人员排班时,进行弹性排班,避免工作安排不当导致护理纠纷时间的发生;(2)强化患者家属的安全教育,因为儿童患者依从性差且好动,因而常易发生烫伤、摔伤和碰撞等事故,此时,患者家属应加强防烫伤和防摔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3)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治疗设备和物品使用的安全性;(4)儿童发病后,患者家属常会出现无助、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鼓励患儿家属树立信心;(5)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通过玩具等娱乐方式,帮助其分散注意力,缓解其不适感;(6)陌生的医疗环境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通过拥抱、牵手等方式,增强患儿的安全感;(7)静脉输液是儿科患者常用的临床护理措施,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缓解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医疗单位应关注儿科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不同血管的穿刺方法。

1.3疗效评定依据对比分析

两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方面的临床护理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则家长满意度越高;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

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生活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第一,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到位。因为儿科护理工作较为繁杂,且患儿配合度较差,因而护理人员容易出现急躁情绪,若患儿家属质询,则护理人员情绪会较为激动,甚至诱发护患纠纷。部分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时,容易忽视患儿的看护,进而造成重复给药、摔倒、刺伤等护理风险事故。对于这种问题,医院应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训,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第二,药品应用不合理。由于患儿体质不同于成年人,因而临床用药需要更加注意,常见用药风险在于:溶媒和药物搭配不当,对药物效果的发挥造成影响;交叉用药或是重复用药发生失误;药物剂量选择不当,儿童用药应该根据体质量计算。按照儿科用药风险的不同,护理人员应强化药物溶媒方面知识的学习,降低镇静剂用量,遵医嘱严格用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第三,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偏高。儿科患者年龄较小,情绪稳定性差,无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因而儿科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患儿常见意外事件包括:看护人员不在身边时,患儿走失或是从病床上坠落;患儿打完针或是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在患儿病床遗留空瓶或针头等进而刺伤患儿;住院过程中患儿误食玩具等物品;输液过程中患儿情绪躁动不安,到处走动进而造成液体外渗或输液架倒落。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患儿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生活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仅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由此可见,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患儿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因此,医疗单位应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护理技术,为儿科患者提供最为系统有效的临床护理服务。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儿科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有助于儿科护理工作中风险事故发生率的降低,促进儿科护理人员护理素质的提高,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儿科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书萍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SBAR交班模式儿科护理论文 下一篇:MiniQuest儿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