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范专业实施导师制的探究

时间:2022-10-28 04:41:40

高职师范专业实施导师制的探究

【摘 要】高职师范专业实施导师制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技能,加强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导师数量不足、缺乏相关保障与监督评价制度、导师工作内容不清晰等问题,应相应地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职师范专业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42-02

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学生个体。第一,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核心,实现对学生有益的个别指导。第二,导师教学以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基础。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独自一人无法获得的成果。第三,导师制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导师制的最大特点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导师制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已逐步壮大、成熟。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有千余所。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的办学特点是更加注重应用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学环节。见习、教育实习目前仍是高职师范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本文以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数学教育专业为例,探讨高职师范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实践。

一、高职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践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对理论教学的解释和说明,甚至部分师生认为见习等实践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如何让实践教学置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如何让学生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现状和改革方向,使学生在教育实习时能面对新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教育实习目前主要还是学生自己联系当地学校实习的居多。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无法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跟踪监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只能由班主任电话了解,实习期间的种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实习存在着某些监管不到位的状况。

此外,现行的侧重于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它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略了过程即形成性的评价。例如,教育实习的评价注重实习结束后评出优秀实习生,而忽视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收获。

要改善高职师范实践教学的不足,高职师范专业应开辟一条办学之路,以避免内容太单调、时间不充分、实施不到位情况的出现。而且要对实践教学有充分认识、足够重视,更加符合高职办学特点,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较强的教学技能。为此,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数学教育专业实施了专业导师制。

二、实施导师制的做法

(一)安排导师。挑选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基础扎实,能主动与学生交流,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的专业教师,在新生进校时,根据新生人数配备导师,发放导师手册。导师工作贯穿三年,并将导师及所指导的学生名单报系里备案。

(二)明确导师工作职责及落实。教学教育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初衷是通过定向指导,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后来经过实践摸索,逐步完善成导师负责关注其指导的学生,对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帮助与指导。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为:第一学期重点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第二学期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咨询,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第三、第四、第五学期重点是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微格室等,指导学生进行教师技能训练。第六学期重点是毕业论文指导、实习指导、就业咨询及就业跟踪等。专业导师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师制具体的落实情况是,要求导师利用课余时间,每周至少用半天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将指导情况记入《导师手册》。

三、实施导师制的效果

实施导师制以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方面。按照传统观念,就读高职院校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高职学生文化课普遍不够好,他们对新观念、新思想十分敏感,但思想复杂、对学习缺乏信心,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进取心不强。专业导师制弥补了以班级为单位授课“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不足,有利于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培养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从而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2011年,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

第二,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师范专业的职业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硬笔书法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及教学观察和反思能力等。导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其指导的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具体指导内容包括:三笔字和口语表达能力(督促学生写、说);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强化说课、听课、评课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教材分析、听课、评课等,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手段,获得教学反思能力等教学基本技能。部分学生从刚开始的不敢开口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变成能够自如、流畅地进行说课。整体上看,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方面。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之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协议问题。由于学生经验欠缺,在上岗前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协议不完善,因而导致被拖欠工资。二是重顶岗轻实习现象。由于大多数学生家庭不太宽裕,带薪顶岗能获得一定的报酬,而接收师范生顶岗的单位往往人员紧缺,使顶岗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学习、回顾、总结,因而实习变成了纯粹的“用工”,实习结束收获不大,顶岗实习的意义被大打折扣。导师制实施以后,导师帮助实习生了解、甄别顶岗实习单位,避免了几起顶岗欺诈(或不合理)合同事件。导师积极联系顶岗单位,利用带薪顶岗单位对学生教育管理更便利更直接的特殊性,加强与顶岗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对学生进行监控管理,使管理更到位、收效更明显。

目前,数学教育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基本功及教学技能明显增强;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得到有效跟踪、管理。在2011年阳江农村小学教师置换工作中,数学教育专业抽去置换的12名学生得到所在学校的高度肯定,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得到所在学校的认可。

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专业导师制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很不成熟。在专业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应相应地加以解决。

一是导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每届将近一比十几,而且不是每位专业教师都适合做专业导师,并且专业教师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导师数量不足,专业导师任务过重,影响导师工作的效果。为此,可以考虑返聘退休教师为专业导师,或在中小学聘请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为技能导师,以减轻导师工作量,提高导师指导效率。

二是缺乏相关保障与监督评价制度。专业导师制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如实训场地、到实习单位沟通的差旅费用等,学校应提供相应的保障。此外,监督导师在学生思想、表现、做事、做人、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效果,不能仅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去做。这需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虑制定一个多元合理的专业导师考评制度,对导师工作进行考评、奖励,以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导师工作内容不清晰。某些导师在指导学生思想、表现、做事、做人等方面的工作时,会有一些怨言,认为这些都应该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这是导师工作内容不清晰的表现。应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权利等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如导师应该承担哪些任务,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工作任务是否应该量化,导师在指导学生方面拥有哪些责任和权利等,以保障指导质量。

总之,在专业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导师制“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县祥,王雪.以导师制为平台构建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

【基金项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改课题基金研究项目(2010jgyb01)

【作者简介】罗 薇(1966- ),女,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数学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微积分教学及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矿石分析课程建设探索 下一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