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Web应用与开发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7-17 01:09:14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Web应用与开发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Web应用与开发课程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采用双线并行的案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以竞赛的形式拓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能力本位 高职Web应用与开发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44-02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Web应用与开发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1974年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D.梅腾斯(D.Metens)提出的,指的是人们从业过程中除了所应具备的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是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能力,是劳动者从业过程中多种能力的综合。鉴于这一能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欧美等各个发达国家提出了各自的一整套培训体系,目标是培养劳动者的核心能力。主要核心能力包括交流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广泛核心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改进自身学习和行为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核心能力被认为相对更重要、更关键,是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课程中必须具备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过去重视求职者的学历转为重视求职者的个人综合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善于自我学习和创新精神等良好个人素质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现代企业的青睐。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总结,当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显然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高技能型人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当前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应该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中心,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

微软.Net开发平台具有功能强大、易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基于微软.Net平台的Web开发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电子商务开发、信息建设等Web应用软件开发的首选。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也开设了基于.Net平台的Web应用与开发课程。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很多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在开设Web应用与开发课程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摆脱“学科教育”的范畴,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型进行授课。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以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教学路线,侧重于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的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没有从就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没有以锻炼学生自身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常采用灌输的方式授课,很少重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Web应用与开发课程时感到概念抽象、难懂,因而缺乏兴趣。该授课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编程能力,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未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表现在:第一,对实验的要求和需要实现的目标不明确。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例子的时候,学生好像都能听懂,但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显得很被动。第二,过分依赖指导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碰到的问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不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当问题出现时,第一反应就是举手报告指导教师,请求教师的帮助。这种情形非常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没有紧迫感。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事先布置几道编程题,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该方式造成的现象就是学生遵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不注重实验细节,不善于主动思考。这种实验方式常常使得学生觉得简单,以至于没有紧迫感,觉得无事可做。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一旦进入企业,就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从而造成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的。

三、以能力本位的Web应用与开发课程改革措施

(一)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体系。应在学生完成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制定课程目标的时候,应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分析,准确合理地对Web应用与开发课程的目标进行定位,使它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分析最终确定以应用为主,在理论课的安排上,以够用为原则,侧重实践课的比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以程序员的岗位需求来严格要求,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编程工作的能力。

(二)采用双线并行的案例教学,强调团队的共同协作。软件设计类的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因此,本课程可采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在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时,考虑到Web应用与开发课程的知识更新很快。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详细分析基础部分和变化部分的知识点。所谓基础部分指的是开发一个Web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最简单的知识,只要是基于.Net平台的开发,基本的语言(如:C#)就不会变。变化部分则是指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在掌握基本的开发流程后,可以安排时间对当前比较新的软件设计方法和设计模式进行学习。作为一线的程序设计人员,所面对的问题都是以一个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选择实际案例来展开,以适应岗位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遵照软件实现的过程划分模块,详细分析各模块中所运用到的开发知识,给学生一个切入点,使学生在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明确该问题实施的先后顺序,直接把作为程序员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要求引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双线并行制进行教学。所谓双线并行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2个,其中一个放在课堂上讲解,另一个则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来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位于指导者的角色,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生则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内讲解的案例,然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外案例的练习。通过双线并行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岗位中,通过团队间的相互合作,训练他们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增强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理论教学相互结合,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个人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能力为本位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实践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程序设计的实质,关系着他们能否独立胜任程序员这个角色。因此,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程序设计人员的需求,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必须对Web应用与开发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合理的实践教学大纲关系着实践课改革的成败。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依据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制定。在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所安排的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要和课堂讲授的例子紧密结合。每一章节的内容要以“任务”形式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效果,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设计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四)积极组织开展课外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余时间应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Web程序设计大赛,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并把各小组所获得的成绩归入个人期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学习编程的氛围,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巩固所学的成果。具体做法是在学期的开始,把本学期要准备进行的程序设计比赛任务布置下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比赛的开始时间可以定在学期的最后2周时间,此时,整个学期所学内容基本结束,在比赛的过程里,同学们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作品。要求全体参与,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小组,每个小组以2~3人为宜。各小组在实施任务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学习。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学习编程的信心,锻炼编写程序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五)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能力的考核。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要随着教学的要求进行改革,基本的思路就是根据能力标准来进行评价。具体做法是把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依据岗位目标制定相应的达标等级。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根据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后,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期评成绩=各个模块评价的平均值×60%+专业竞赛成绩×20%+平时表现×20%。

【参考文献】

[1]刘占年.高职教育核心职业能力分析[J].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王兰兰.以“能力本位”原则规划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8)

[3]李莹.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4]封松松.职业教育要重视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培养[J].教育现代化,2006(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187)

【作者简介】符保龙(1978- ),男,壮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责编 何田田)

上一篇:高职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