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

时间:2022-10-28 12:43:5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83-0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开展数学教学。下面,我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从数学的本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呢?还得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1.合理选取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学习的内容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我想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教学时、分、秒时,可以让学生把时、分、秒跟自己的日常起居联系起来;教学小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把小数与自己的身高及生活中的测量、物品价格等联系起来。

2.注重实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享受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时,教师抓住学校创建常规管理达标校园的机遇——学校把教学楼重新用涂料粉刷,让学生帮助校长和财务人员设计粉刷方案,制订工程预算,学生分小组进行实地测量,并了解涂料的价格、人工费等。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获得成功后,通常处于积极的状态,容易对所从事的事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1.遵循认知规律,科学安排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并按从易到难、从因到果的顺序组织教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分步推进:初步感知——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验证公式——应用知识。在初步感知阶段,利用书中的插图,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在一种成功的体验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两个花坛哪个面积大一些?”学生就会带着探究问题的积极心态进入下一个环节——数方格。数方格又是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很快得出了数据,并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引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的方格数×高的方格数。“如果这个猜想真能计算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该多好啊!”进而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剪、拼的验证过程中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验证了这一猜想,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大脑是多么地兴奋!教师利用这一兴奋点自然进入应用练习。这样,整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学习,循序渐进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2.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有研究表明,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设计的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本课开始的生活中的问题:学校长方形花坛面积的计算。教师在屏幕上打出长方形花坛的几何图形,就让学生进行计算。当学生提笔要进行计算时,却发现没有计算的条件——长和宽。二是进行课堂上所用电脑屏幕大小的计算,其中有单位名称的变化。三是让学生计算自己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面积。比如,课本、练习本、铅笔盒的一个或几个面积,还有课桌面、椅子面等。四是让学生在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方格纸片上设计一张邮票,看看有几种设计方法,哪种设计美观、大方、合适。这些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形成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动力。

三、让学生在乐中学

1.情境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及各种影音资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书中第38页的插图,创设“乌鸦喝水”的实验,让学生扮演乌鸦投石子,创设活生生的情境,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从而发现体积的内涵,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自然能学得开心。

2.故事法。

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可以将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要求的小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就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帮助学生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b≠0)“小乌龟慢慢跑,站上了领奖台。小白兔睡啊睡,只能坐在下面掉眼泪。”

3.表演活动法。

利用小学生好动、爱表演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想学、乐学。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时,就可以让学生表演打电话的过程,让他们在打电话的活动中找到最优的方案。

4.将数学课堂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体验。

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书中实验。(教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

(2)至少选择一个圆锥形物体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课外进行)

(3)课堂汇报: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基本的知识,还获得了成功的数学体验。下面是学生的“发现”——

用水做书中的体积实验,在倒水时,水容易流出容器外,就另找来一个盆子盛流出的水,最后一起倒进去,这样实验的效果更佳。

在实践中还发现像沙堆、谷堆等底面与其他面相连时,可以先用软绳子和尺子量出底面的周长,再用公式r=C÷π÷2求出半径,最后求它的体积。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指导农村小学生巧记成语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高中生政治学习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