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现代高职院校化债风险管理

时间:2022-10-27 10:15:59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现代高职院校化债风险管理

摘要:高职院校的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高职院校巨额贷款的债务压力和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本阐述了高职院校债务成因、过度负债的弊端以及化解债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近年来,有关高职院校债务风险形成与化债资金筹措渠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新的经济形势及信贷环境的变化也给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债务成因分析、过度负债的弊端及化解债务风险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债务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2011年,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48.89%,高职招生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高职院校的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机制逐步引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各高校都将面临着国内和国际间的相互竞争的挑战。扩容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促使各个高校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举债办学,加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但由此所带来的巨额债务压力和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把债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举债规模的评估与控制,加强负债资金管理,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二、高职院校过度负债的弊端

高校债务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举债为学校发展筹措资金借以弥补资金投入的不足,有利于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水平的快速提高。科研投入的增加带动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学校硬件环境改善的同时吸引了大批教育骨干、专家的加入,从而进一步增加学校的师资水平与生源吸引力,增加学校向心力,促进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负债规模过大或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早已债台高筑甚至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每年新增收入只能勉强支付贷款利息,甚至进入了举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一旦银根缩紧、信贷萎缩必然导致资金链条的断裂,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桎梏。巨额债务有如一个沉重的包袱,使得高校不得不缩减各项事业、公共开支,科研投入的降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进步,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支出的减少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对策

目前高校资金来源的三大主力渠道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银行信贷。其中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与国家政策和国情有关,增长缓慢,无法依靠其获得大量增量资金,许多高等学校只能将贷款资金作为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必要补充,而高校的公益性、非盈利性决定了这种高成本、有偿性的银行信贷成为自身的沉重包袱。此外,根据规定目前我国高校还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鉴于此,为了优化资金结构、减轻债务压力,必须探索其他具有操作性高、效率高、成本收益比较合理的筹资渠道。

(一)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国际上通常以一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来考察该国教育投入、教育规模和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目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国将这个比例定为4%,但当前实际占比还不足3%。因此,我国应依法加大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保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以满足高校正常运转所需合理的办学资金需求。

(二)优化资源是化解高校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将土地置换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一条渠道在一些省份已得到应用,老校区置换为新校区,暂时能够缓解债务压力甚至全部清偿债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捐赠已经较为普遍,逐渐成为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我国社会捐赠以及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仍有广阔的空间,强化社会力量对教育发展以及对高职院校化债的支持,拓宽筹资渠道。

(三)实施贷款周期“短改长”

同时,积极实施贷款周期“短改长”,主要做法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长期贷款和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以置换高校现有商业银行贷款,调整高校现有贷款结构,减轻高校到期债务风险。

(四)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合理分工确责

在管理上,明确责任与义务,对财务实行问责与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相应的资金监督机制,对化债资金实行动态跟踪,杜绝建设资金无故超计划、超期限的现象;监督、审计适当的贷款规模与期限,降低财务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资金统筹安排,整合重复资源,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节约资金。

(五)强化预算的刚性管理,严格控制和规范开支

高职院校预算是学校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强化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使之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以保证学校计划任务的完成,最直接的目标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

(六)建设节约型学校

建设节约型学校,将督促各高校建立和加强内部约束机制,实行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加强学校教育成本管理,严格控制上新项目,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学校。

此外,设立高职院校化债专项资金,化解高职院校债务风险。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化解巨额债务,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筹资渠道的研究不仅是化解债务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晓辉.高校多元化筹资的困境及其制度建设[J].前沿,2012(07).

[2]徐睿.从化债谈高校债务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2).

[3]高晓东.浅谈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2010(03).

项目来源:本文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现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桂工业院[2012]3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论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计算内部收益率的一个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