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住房屋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27 09:15:14

混凝土施工技术住房屋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但提高,促使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目前,房屋建设主要采用的还是混凝土。而在各地由于种种原因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不少的安全事故,为此,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混凝土;建筑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其中房屋安全问题在当今是十分受到关注的,房屋建筑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功能几乎全部由混凝土来承担,为此,混凝土的质量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很好的加以解决。混凝土是由无机的、有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胶结料、颗粒状的集料及必需加入的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按一定比例合理组成的混合料,或经过硬化后形成的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的是以水、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在需要时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并按照适当比例进行配合,经均匀的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所形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通常包括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以及一些添加剂等。水泥作为一种

胶凝材料,砼的拌合过程伴随着水化反应并胶结成为一体,然后形成一种可以在流动状态下浇注、并凝固成型的建筑材料,成型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与耐久性。因此,现代建设工程广泛使用混凝土。

一、混凝土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造成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方便运输及拌合混凝土,大多采用商品砼进行现场的施工。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输已经拌合好的混凝土势必会导致混凝土水灰比变大,变稀等等情况的发生,因此难以确保混凝土的正常质量。如果在现场拌合的混凝土材料中细集料和粗集料本身的含泥量过大而没进行冲洗或者冲洗不够完全会导致拌合的砼强度降低不符合标准。而且粗集料级配系数不符合要求,砼中水泥、水、砂、石配料比例不够准确,因此极有可能会因为水泥浆不够而导致现浇的砼构件出现一些蜂窝麻面等情况,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将大打折扣,甚至质量上都出现一些问题。

2.混凝土施工工艺造成的问题

(1)模板工程存在的问题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前模板组合安装是一项十分严格而精细的工作,然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相关模板的安装及拆卸的防护方案设计,同时也没能给出一些相关规范说明。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于模板的制作、拼装及和模等等都无法做到精确,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如变形和开缝等等情况,这些均可能导致砼浇筑出的构件出现漏浆、变形和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使混凝土构件失去规范要求的强度性能。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中的问题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拌合的时间不够导致水泥没能进行充分的水化反应,在施工中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没能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配料等,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到成型后的强度性能。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对现浇构件的振捣不密实,振捣的部位不完整,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不够等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浇砼构件在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强度不够等质量问题。

(3)混凝土浇筑中温度测量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测技术是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的重要技术要求之一,尤其现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向高层发展,施工中经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可以防止在底板产生温度裂缝。然而混凝土在进行温度测量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各层温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其温度的特性进行分析。施工中使用的温度传输器通常是电阻型温度计,在温度测量时必须注意测温点和测温线分步施工,首先要选定位置,编订记号并定位,然后开始温度测量。但是,在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位置的选定不够合理,测出的温度精确度较低,使混凝土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进而产生裂缝。

3.养护技术造成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还应该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目的是实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降低其内外的温差,使之满足砼抗力方面的有关要求。混凝土的浇筑完后应该进行塑料布覆盖,特别是冬季还应在塑料布基础上进行防寒毡覆盖,做好保湿保温的工作,避免砼表面由于脱水产生裂缝。此外,还应该

注意设置一些隔热层,以此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降低。

二、房屋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要点控制

合理选择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对砼的配合比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的选择原材料和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使砼的防裂性能大大提高,同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的变形能力,以此来减小线膨胀系数。

1.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特别要防止砼表面的温度出现骤然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冬季一般可以通过使用低温水进行混凝土搅拌,在夏季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冷水或者冰水进行混凝土搅拌。骨料使用之前要对骨料进行冲洗,以降低骨料的温度,同时要注意避免骨料的曝晒等。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冬季的混凝土在浇筑后12 h之内,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以起到降低砼表面温度梯度的作用。

2.选择适宜施工天气

选择较适宜的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特别是夏季施工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开炎热天气进行施工。

3.改善边界约束条件及构造设计

在结构孔洞的四周变断面转角部位或者转角处,由于温度的变化及混凝土的收缩,会导致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直接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可以在变断面的部位作局部处理使断面进行缓慢的过度,同时也可以增配一些抗裂的钢筋,抗裂钢筋要尽可能地采用小间距和小直径,并采用全截面进行对称配筋,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一般全截面的抗裂钢筋含筋率应该控制在0.3%~0.5%,通过实践发现,在含筋率

4.改善浇筑过程中的施工工艺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对于混凝土的浇筑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采用“同一坡度、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原则,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同时可以防止由于混凝土沉落而产生的裂缝。为了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还可以采取二次振捣,即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此来排除混凝土泌水在骨料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空隙及水分,并提高混凝土与钢筋间握裹力,最后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20%,最终达到提高砼抗裂性目的。

目前混凝土的浇筑一般使用泵送混凝土,在泵送混凝土的表面一般水泥比较厚,浇筑完2~6h后,应先用长刮尺根据设计的标高进行刮平,接着采用木抹子进行反复搓压,以使它的表面达到密实的要求,在砼初凝前使用铁板压光,减少砼表面水分的散发,同时可以控制砼表面的龟裂。

结语

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复杂工程,不管是在浇筑前原材料的选择,还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方式、温度的控制等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温度裂缝的控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地重视混凝土浇筑。本文中主要提出了一些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施工工艺,希望这些工艺的采用能够提高房屋的质量,为建筑业的发展给予一些帮助。通过这些施工措施的提出,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亚.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科学,2012(05).

[2]王刚,刘朝.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2012(03).

[3]霍书秀.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公路,2012(03).

上一篇:方案设计中建筑形式创作来源的反思 下一篇:顶管穿越已建道路的施工技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