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利用

时间:2022-07-07 06:05:51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利用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了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利用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利用

1概述

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城市空间指的是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

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但是,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不算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

2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2.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密集虽然方便城市办公方便有利,但会给城市空间带来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拥堵,造成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光污染,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1.2 外部尺度控制

建筑物的尺度包括其形体的长和宽、局部之间、整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以及整体与城市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即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元素给人的感受。

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 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应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 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为保持街道空间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呼应。

以新加坡城市改建为例,为避免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的不和谐感,设计者沿新区一侧做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向后退,形成了新建筑和旧建筑的对话。对城市尺度的考量表现在选择合理的建筑高度以控制其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 建筑应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是突出自我,盲目炫耀。

1.3 体量控制

高层建筑因其巨大体量对城市空间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设计者应从“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创作”这一高度展开设计思路。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其造型往往有追随于结构形式、避免变化的趋势。

如何在形体规整的几何体上运用加法、减法等处理手段,设计出既符合城市风貌, 有具有明显识别性和代表性的建筑外形,是现今国内外建筑设计师工作重点。

1.4 把握整体尺度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素,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这样才能在形式和空间上塑造出高层建筑的美。

(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细腻耐看。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

(3)街道尺度: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协调统一,宜有所呼应。

(4)细部尺度: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的空间美感。

1.5 高层建筑顶部处理

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在保护传统街道空间特色和维护城市空间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肤浅甚至盲目地把它仅仅当作权利、财富和技术的象征,极力追求所谓的个性,而产生了一批极尽奢华甚至怪异的高层建筑顶部,或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制造了大量平庸的复制品。这个结果导致了整个城市空间的破坏,城市整体性的肢解和“千城一面”的局面。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建筑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地发展下去。

1.6 巧妙运用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1.7 高层建筑要与城市道路相融合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1.8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娜.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利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05)

[2]李勇平.高层建筑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建筑.2012(08)

上一篇:浅析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联 下一篇:“绿色”引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