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2-10-27 09:01:26

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及分析

摘 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是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的延伸与提高,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融身体锻炼与增长体育知识为一体,深入贯彻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选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在项目设置、教学内容、成绩评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据此提出注重锻炼的场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因人施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对策,旨在完善体育选修课。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选修 现状与分析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六条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是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的延伸与提高,应在公共体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融身体锻炼与增长体育知识为一体,深入贯彻以“健康。

一、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的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2份,有效问卷562份,有效回收率93.68%。

1.2.3数据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开设的选修课项目有:羽毛球、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健美操、太极拳共八项。高职高专男、女生对体育选修课项目有着不同的喜欢程度。男生选修的热门项目是:篮球占总人数的96%、羽毛球占总人数的87.3%、足球占总人数的65.2%。女生选修的热门项目是:健美操占总人数的97.63%、排球占总人数的72.51%、太极拳占总人数的56.04%。田径是最不受欢迎的项目仅占总人数的2.4%。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舞蹈、游泳也有一定的兴趣。由此可见,男生喜欢具有集体性、运动量大、并体现竞争性的项目。女生喜欢对抗性小,具有有一定娱乐性,体现女性柔美性、休闲性的项目。学生对田径项目没有兴趣,可能是田径练习起来较单调、辛苦,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该项目的运动价值。学校目前开设的项目还没有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此外,学生对场地设施和教师的指导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2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甚至与中学体育教学类同,学生普遍缺乏上体育选修课课的兴趣。教学没有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高职院校体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首先完善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学科体系。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注重于增进健康,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发展个性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3选修课成绩评定

体育选修课成绩的评定是教学过程的必须环节,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其评定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体育课程目标能否实现。成绩的评定方式主要有:教师评定、教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教师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评定,做到综合评定的不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改变单一成绩评价为综合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努力。

三、改进教学的对策

3.1选修课项目设置

公共体育选修课以满足大学生的选择性为前提,以便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调查看出:当代大学生是以实用、新颖、学分、健美效果为主要考虑因素,结合自身因素、教师的素质、教学管理、场地器材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安排选修课项目时应注意并做好以下几点:

3.1.1足够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

场地器材是体育运动中的硬件,它不但影响选修课项目设置而且影响学生对项目参与的积极性,限制该选项的选修人数。调查发现:受到场地的限制,许多学生只好放弃兴趣改选其它项目。在考虑到场地器材和学生兴趣的同时,项目的设置还要考虑到师资力量的配备。师资力量的配备是保证选修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实力。师资力量对学生选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项指导老师的人数与指导能力;教师自身掌握技术的全面程度及可兼项能力;教师后备力量的引进,充实情况 ; 教师的进修提高 。因此,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项目的设置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场地比较充裕、学生又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

3.1.2满足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就会把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该事物。根据兴趣选项目的同学,在运动中认真投入,富有激情,并能享受运动过程的辛苦和学会动作的愉悦。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教师的引导、家人及同伴的影响有关。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项目的设置要满足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由“外化”转为“内化”。 所谓外化,是指大学对体育运动一时的或者受外界影响而进行的锻炼现象称之为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外化”现象,“内化”是指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是一种自身的需求,对体育锻炼有一种内在的渴求驱动力,我们称之为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内化”现象。“外化”转为“内化”是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培养和确立终身体育观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2]。

3.1.3注意因人施教

根据学生自身素质的、性别不同,老师要有区别的对待,实施分层教学。对素质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素质较差的先让其掌握基本技能。对于男生可以多开设一些运动量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对于女生则应该多开设一些竞争性小,富有一定娱乐性的项目。另外在班级人数和男女生比例也应该均衡考虑。

3.1.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学生最终还要融入到社会,高校体育选修课项目的设置要注重社会实效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专多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现代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体育设施也较普及,通过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竞赛规则、裁判法和组织编排等知识,使学生把体育娱乐和社会需要充分结合起来,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2充实选修课教学内容

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应遵循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教学原则,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战术和能力。

理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技术,还要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既学习了技术,又懂得了运动原理,方便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动作。理论课的教学要把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具体的观察学习。

运动技能:包括专项技术的学习、提高、适当的身体素质的训练。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适当的身体素质的训练的基础上,对未学习过的项目进行学习,对学习过的项目进行改进与提高。使学生在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掌握身体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增高。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体育的价值,突出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发现、挖掘自身潜能,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3对选修课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成绩评定 仍以“教师评价”,这种评定方式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充分体现透明度,提高大学生对健与美的鉴赏水平。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考核的乐趣与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例如:健美操让每个学生带2-5分钟的操作为成绩的一部分,学生为了带好操,会充分准备,而这欢快节奏的场面,也深受大学生喜爱。武术太极拳考试,可伴随舒缓的音乐,动静结合别有一番风味。而排球可用打比赛的方式考试,每组四人,自由结合,要求个学生写出教案,自行组织、编排,老师作指导。在实践中考核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概括地说体育公选课考试应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定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创新和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2002

[2]张道成.新形势下高校体育选修课的发展策略研究【J】. 科技信息

作者简介:焦献策,女,职称:助教。学士学位。工作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所在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上一篇: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三羟甲基丙烷合成工艺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