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重视云计算的应用

时间:2022-10-27 07:11:04

历史教学应重视云计算的应用

摘要: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问题,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云计算是当代很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历史教学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被提出,2006年由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正式提出。2009年5月我国首届云计算大会召开,相关书籍相继出版,随之催生了新的教育技术观。“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宽带传输速率的提升、网络服务和软件的发展,以及科技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存储功能通过互联网像云彩般地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创业环境因之而发生剧变。通过“云计算”,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笔记本就可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有人说这是一场革命,打个比方来说明的话,这就好比是电厂集中供电模式代替了古老的单台发电机。它意味着计算能力就像煤气、水电一样,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本文所论之“历史教学”是指录取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的历史教学,所有江苏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的历史教学都使用普通高中教材,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一目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云计算的应用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被动性,表现为“要其学”,学习是一种强制;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表现为“其要学”,学习是一种内在需要。“兴趣是一种个人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在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来自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学习实践中,一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

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和具体性,历史不能重演,不能在实验室再现。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云计算,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枯燥的表述变得趣味横生,可以把已经过去的具体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活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倍功半”[3]。在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借助网络,制作课件,在课堂与大家交流。课件展示了一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与让人感慨不已的镜头,如1971年10月25日,当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会场一片沸腾,一些非洲国家代表或兴奋起舞,或振臂高呼,此场景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离不开非洲兄弟国家的支持,中非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还有一个页面展示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那一震惊世界的历史时刻,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为了消除杜勒斯曾拒绝与握手的不敬的影响,这位美国总统在飞机旋梯离地面还有4级台阶时,就伸出了他那友谊之手,当太平洋对岸的两个大国的政府首脑紧握双手时,太平洋的冰冻开始融化,一个新的时代向世界宣告来临,接下来同学们展开讨论:为什么当年杜勒斯拒绝与握手,而这位当任的美国总统此时却要如此这般呢?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针对迷茫的问题,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个个都踊跃发言,教学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钟声响了,学生还恋恋不舍。如此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探究历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世界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个体获得的知识中,83%来于视觉,11%来于听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时间将大大延长。现代科学证明:人脑有分工,左半脑是数字脑,负责处理语言、数字、逻辑等信息,右半脑是“模拟脑”,负责处理诸如图像、模型、音乐等信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云计算能通过图(图片、图像、影像)文(文本)声(音效、音频)动(动画)并茂的多媒体界面、丰富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科学使用大脑,促使大脑左右两半脑功能相结合共同参与信息处理,同时刺激大脑两半球,使思维交往频率加快,较之传统的讲述法更符合科学,更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抗日战争》这课内容时,笔者挑选了学生从网上剪辑的一些视频片段在课堂播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视频再现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再现了日军在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残忍场面。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时,表现出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无比憎恨,对那些“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抗战义士深表崇敬,由衷地发出“不要战争,珍爱和平”的呼唤。在课要结束时,视频上出现了笔者出的几道思考题: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给双方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当今日本的一些人不去悔过这场战争,而是要淡化,甚至是美化它?课后各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上网搜集资料,通过飞信、微信、QQ、电子邮件等形式相互交流、切磋。遇到一些同学间无法解决的困惑,通过以上形式与老师联系,寻求帮助。如此教学,绘声绘色,方便快捷,学生用心去探究历史,所学内容长久地烙在心中,难以忘却,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一节中明确要求: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节中再次提出: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民族精神、公民意识、国际意识、人格意识应是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五年制师范学校,历史课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科目,单凭历史教师一张嘴与一支粉笔,很难创设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不易营造出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教学气氛,不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云计算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创设出感染性很强的教学情境,使一些历史场景生动地重现,从而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达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江苏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何元林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三册《音乐与影视艺术》这课内容时,其中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播放从网上下载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旋律强烈地震撼学生,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联想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勇于抗争的坚强意志,激发了学生不畏艰难、挑战人生的豪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屈命运,笑对人生的人文素养自然得到培育。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鸦片战争》这课内容时,首先,在投影屏幕上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的一些图片:官吏吸食鸦片,无心问政,政治腐败;士兵吸食鸦片,精神萎靡,无力战斗;百姓吸食鸦片,骨瘦如柴,倾家荡产;中原鸦片泛滥,白银外流,政府财政危机加剧。学生看了这些图片,深刻地认识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并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的巨大危害,在感受历史的同时自觉地受到防毒反毒的教育。其次笔者又放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痛定思痛,上书皇帝,厉行禁烟的一些片段。虎门销烟,他不畏,大义凛然,英雄心忧天下的高尚境界感染着学生,英雄抗敌为国的浩然正气影响着学生。课后有一个学习小组通过QQ群发起了“如何看待鸦片战争”的讨论,同学们借助网络资源广泛搜集资料,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生说鸦片战争是民族耻辱,要立志发奋图强,报效祖国;有的学生说要辩证地看待鸦片战争,因为战争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国人,醒来的中国人开始用新的目光来看待自己与审视世界。通过讨论,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对问题的分析深刻了,强国意识增强了,民族情感升腾了。如此教学,潜移默化,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悄然形成,人文素养的培养水到渠成。

上一篇:关于深化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领域的一些想法 下一篇:莫让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在概念化的教学中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