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领域的一些想法

时间:2022-08-28 11:37:14

关于深化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领域的一些想法

摘要: 设计意识作为构思阶段对未来作品的把握和所需手段的设想,对于任何美术创作和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加之设计课的成果将来可能服务于现实生活,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设计教育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与高一级教材的衔接,美术设计延伸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但几经改版,发现只注重视觉形式的训练内容,而设计思维的训练内容却在渐渐减少。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学美术设计设计意识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中小学美术课程设计领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是有利的。学校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有其特殊规定性,既要体现这一领域教学的特质,又要明确其重要的育人目的。从十年教改情况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而且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设计意识得到强化,手脑得到协调,身心得到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可以从美术设计普及教育的水平看出来,通过设计专业教育和设计普及教育来提高和促进国家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全民审美素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设计意识作为构思阶段对未来作品的把握和所需手段的设想,对于任何美术创作和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育与设计普及教育的共同目的是发展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激发个性、理解人性、给予充分的创造空间,进而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本质都是创造与沟通。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就是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实现的。

确实,“设计”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主要经济方式、文化方式和艺术方式,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和推动社会生活,还在于它在改变人和人的生存形态。通过对“设计”概念的探讨,我们会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意义、价值、特点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与一般设计学科有联系,也有区别;与一般纯美术课程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些其实都是“和而不同”的。

按照国家课标组专家在美术课程标准所给予的解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又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这就给我们一种引导和提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工艺”与“设计”是该领域课程比较重要同时也具有很大研究空间的内容,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效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对其内部的区分和功能理解,更多是从基础教育视角出发,凸显其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向。而开展中小学设计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可喜的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教材的编排上“出现”了它的“身影”。不足也同样存在,如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有待受到更多关注,其教学实效也须进一步提升,所列举的案例也有待商榷。又如设计领域中的“发现与创造”、“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和“行为习惯”等关键教学知识点,更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进一步课堂化、艺术化。

当然由于以往学生习惯于美术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创作还很少,设计与生活的结合也不紧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在备课上课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删减。俗话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设计审美素质的提高要靠长期的努力,设计应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的设计意识与审美品位将决定中国未来公民的审美水平。所以,在中小学中进行美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设计师,更长远的意义是培育新一代中国人的设计意识和审美素质。

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设计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的一切生活、工作活动都离不开“设计”,关注设计、重视设计将成为社会的共识。而这种设计意识是需要培养的,从中小学开始,对下一代进行设计普及教育,让他们从小就认识“设计”,并进行适当的设计训练,这对于发展青少年的创意思维,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是一种可行并具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方式。

那么,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设计是什么呢?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设计教育呢?这一问题目前并不能够完全明确回答。有设计师朋友曾问过自己八岁的孩子:“什么是设计?”孩子回答:“把脑子想到的做出来!”一个浅显易懂的答案,说明了孩子心目中的设计就是“想”和“做”。“脑子想到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做出来”就必须进行设计语言与表现手段的训练。这一切都基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我国的中小学设计教育,要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主要培育方式。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的中小学设计艺术课不限定主题,让学生任意创作,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创作主题,给予启发式的提示或讲评,并且通过播放音乐、讲童话故事,营造能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同时,还应采用小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制订教学程序,确定教学训练主题。另外,还强调设计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公众,鼓励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创作设计。

所以要充分认识美术设计教育在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全面接受美术设计审美素质教育的训练,克服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美术技能化、教学应试化、成人思维化”的倾向。因此,中小学美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美术素质,活化美育教学,逐步形成中小学美术设计普及教育的体系框架。这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寓乐于教的重要形式。应该说中小学设计普及教育是全民设计普及教育的核心环节,将未来中国设计意识的强化和审美素质的提升寄希望于下一代,使他们从小经过系统化的艺术设计普及教育过程,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纵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均将美术设计列入现代教育课程计划。并从提高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提出了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要求,使设计教育从纯美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中小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设计体验”。真正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设计对于生活品质的价值作用。韩国中小学把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列为“快乐生活”课程。德国则在手工课程中渗入艺术设计教育,让学生通过编织工艺课,学会自己设计创作小礼品和包装,使学生理解功能性与完美性的统一,并让学生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墙面上粘贴学生的创意作品和工艺装饰品,为自己提供美的快乐的学习环境。日本的中小学校通常有艺术制作教室,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或者还举办艺术文化节活动,以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提供互动共享的交流机会。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美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相对滞后的状态。一方面侧重于以“儿童画”为主要形式的美术教育方面,另一方面“儿童画”往往成为成人绘画思维教育下的美术作业。

有一个例子:美术课上,小学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同学画的是什么,学生齐声喊到:屁股。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老师画,临摹图案,要求学生记住图案的画法,云朵有云朵的画法、房子有房子的画法,生动有趣的东西都变成程式化的图形符号,这是用成人绘画的思维模式强制灌输给学生的典型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易于导致早熟的所谓“儿童画”,急于揠苗助长,往往会适得其反。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参加儿童画比赛,有家长或老师经常会插手制造“儿童画”。

上一篇:立足电化教学手段,丰富美术教学课堂 下一篇:历史教学应重视云计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