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时间:2022-10-27 06:51:33

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中急诊腹部CT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76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对照组组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对观察组还在进行急诊腹部 CT 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确诊率较高(100.00 %),与观察组(89.47 %)比较,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33,P<0.05)。两种诊断方法在医疗费用、检查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剖腹探查术的确诊率高于急诊腹部 CT 诊断,但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中,急诊腹部 CT 诊断的综合效益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诊腹部CT;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临床诊断;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主要是栓子进入肠系膜血管内,进而引发急性血管闭塞的现象。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属于一种急腹症,临床中比较少见,其疾病较急,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然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要求较高,需要早起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2]。本组试验对急诊腹部CT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诊的76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20―85)岁,平均年龄为(61.34±3.18),患者的病程为(1―5)d,平均病程为(2.16±0.02)d;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为(23―84)岁,平均年龄为(60.37±3.13)岁,患者的病程为(1―4)d,平均病程为(1.82±0.03)d。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患者均了解本组试验的研究过程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1.2 方法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急诊腹部 CT 检查。在对患者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螺旋 CT 扫描机,患者处于仰卧状态,扫描的范围在椎体水平与髂嵴连线水平之间,将扫描的厚度控制为6 mm,将准直器宽度设置为1.5 mm,其中造影剂主要使用三代显碘比醇注射液,将注射的速率控制为3.0 ml/s。扫描后,要重建函数,建出原始横断面薄层图像,其中层厚为2.0 mm,层间距控制为1.0 mm。然后使用 SIE-MENS 软件系统对后期图像进行处理,将所有病例做成冠状面、矢状面及多平面重建等血管成像。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剖腹探查术,患者处于平卧状态,在最靠近病变的位置做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确诊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记录诊断检查的时间、医疗费用、失血量等,并了解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确诊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33,P<0.05),见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确诊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临床检查基本情况对比

在检查的时间、医疗费用、失血量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检查基本情况对比(X±s)

3 讨论

虽然当前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发病率较低,但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容易导致肠管急性坏死[3]。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另一种是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主要是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进而造成的栓塞[4-5],很容易引起栓塞动脉供血的肠段缺血坏死,后果比较严重,通常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多发于老年且患有心血管病者。

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起病急、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持续疼痛、呕吐、恶心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对于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其没有确切的发病原因,对于继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其可在腹腔内感染、门脉高压症等情况下发生[6]。临床表现出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泻等。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具有较大的风险,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否则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显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传统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方法主要采用开腹探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腹部 CT 检查得到了一定的应用,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腹部 CT 诊断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且综合效价在不断完善。

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主要征象如下。直接征象: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肠系膜血管增粗,内可见稍高密度影,在病变部位,可见血管边缘欠清。间接征象:肠系膜血管增粗,呈缆绳样改变,称为“缆绳征”。且肠系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呈现絮状改变。这些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均表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形成。综上所述,急诊腹部 CT 检查综合效价显著高于剖腹探查,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禾青,刘爱连,潘平,宁殿秀. 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缺血的CT诊断[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15(02):460-462.

[2]颜显杰,李文,杨桂汉. 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0(12):1348-1349.

[3]周坤生,邓启付,林承露,郭磊. 刍议通过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J]. 中外医疗,2014,37(02):175-176.

[4]张浩亮,杜海,武轶非,张凤翔. 64层螺旋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3,16(11):1884-1887.

[5]潘宇宁,黄求理,潘交海,徐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探讨[J]. 现代实用医学,2011,18(01):175-176.

[6]徐毅,马俊勋,陈晓雄,赵晓东,涂玉亮,姚胜,张立军.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急诊早期诊治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26(10):860-862.

上一篇:生长抑素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 下一篇:不同微创腔内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膀胱结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