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形成的汉语思维在外语阅读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7 04:14:03

【前言】语文阅读中形成的汉语思维在外语阅读中的作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母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母语思维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者最早讨论母语思维的时候将其看成一种用“翻译”来命名的学习策略。紧接着,学者又就“翻译”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其中著名学者Cook曾经...

语文阅读中形成的汉语思维在外语阅读中的作用

摘要: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形成的汉语思维对其学习外语的认知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汉语思维与外语阅读的联系以及汉语思维如何促进学习者对文章意思和外语语法的理解。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汉语思维,就会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汉语 汉语思维 外语阅读

一、汉语思维主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并有别于英语思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思维习惯。然而,由于中国人对汉语的了解主要通过学校的语文教育,因而汉语思维的形成很大部分都和语文课程的学习有关,如对汉语语法的掌握、形成阅读习惯、养成语言表达习惯等等。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语言和思维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事物,它们总会在某个点上相互发挥作用,且语言是思维不断进行深层次发展的基础。因为语言是表现思维的最直接方式,思维习惯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风格,所以透过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用“汉语进行表达”),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人的汉语思维特征。如中国自古以来都推崇“天人合一”的风尚,这种风尚表现在思维上是对整体、融洽以及综合的强烈追求,在表达的时候中国人喜欢先描述整体再具体阐述各个部分的情况。这样的惯性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即热衷于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小、多少、因果、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等)以及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表达自己的观点。[1]

二、汉语思维与外语学习的主要联系

(一)母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母语思维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者最早讨论母语思维的时候将其看成一种用“翻译”来命名的学习策略。紧接着,学者又就“翻译”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其中著名学者Cook曾经在探讨多种语言功能的过程中谈到,母语始终会影响外语的学习,学习者没有办法完全忽略母语可能产生的影响。之后有学者提出了“心智翻译”的理论,即“学习者借助母语的形式对任何其他外语语言单位,比如单词、短语跟句子进行心智处理的过程。”这个观点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肯定。而后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将母语思维作为一种独立的特别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以实际跟踪调查说明了母语思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外语的阅读情况。尤其是对于初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母语往往是他们能够借用来理解外语的唯一且有效的语言工具。低水平的学生常常依靠母语来解决外语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结合上下文来斟酌单词意思等。并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对于母语思维的运用程度不尽相同。不仅如此,研究者Upton在谈及母语思维模式时,将其进行了详细的分门别类,将母语思维明确地分成五种方式:词语翻译、词意猜疑、词意核实、句意猜度、文意预测。[2]以上学者的研究都说明外语阅读不是单一的过程,母语思维经常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介入其中。

(二)汉语思维与外语思维在矛盾中走向融合。我们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看待母语思维与外语阅读的关系又是另外一种全新的情形。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观中提出了描绘智慧结构基础的概念“图式”,而图式又被进一步定义为“一个有组织、可以重复的行为或者思维模式”。人的图式既受先天遗传因素的控制又时刻受后天所处环境的影响,人的图式会随着个人学习经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生变化。[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我们可以推知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其他语言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了一种比较稳定的汉语学习图式,也就是个性化的汉语思维模式。对于语法、语义的理解、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习者都在日常交流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原有思维模式的基础上,由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需求,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另一认知结构也在渐渐形成,即外语思维模式。这样学习者的脑海中就存在两种各具特色的认知结构,而这两种认知结构之间会相互作用,在碰撞和磨合中求同存异,最终达到一种平稳的状态,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学习者所学习的新知识可以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建立起非任意和实质性的联系。[3]这一点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在学习外语时必定存在和汉语思维的某些联系。无论是从语言学的视角还是以心理学为切入点,均认为母语思维与外语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汉语思维在外语阅读中发挥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通常涉及到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在阅读中,学习者不仅要娴熟地掌握常用阅读技能,而且还要通过文字领会写作者的最初意图,并且有时候还要求学习者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的观点准确表达出来,在实现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与其他学习者一同分享学习的收获。[4]在了解阅读的整个过程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水平、知识背景或者可以称之为前学科知识以及阅读技能与阅读的效率直接关联。而语言无国界,它作为人类共同运用的沟通交流媒介,本身具有一些共同的属性。因此在外语的阅读过程中,学习者(以下提到的学习者均为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的汉语思维、汉语知识背景也影响着其外语阅读。

(一)汉语背景知识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文章意思。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教师张永军和尹德谟曾做过这样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围绕汉语思维在英语阅读中的利用程度展开设计,共设置10个问题。调查时从某高校随机抽取3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合格,8名未通过,还有7名同学在英语四级考试中成绩良好或优秀。之后按照成绩的高低将调查对象依次分为高、中、低三个小组,针对汉语思维对英语文章词句段落意义的理解、意义的建构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知识对于中、低组同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理解文章意义和建构的过程中,他们对汉语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5]尽管高水平的同学对汉语的依赖性没有那么高,但是他们仍然会运用汉语知识帮助分析上下文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该项调查以英文阅读为例说明了汉语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在阅读中常常需要结合具体情景分析某些词句表达的意思,因为语境变化往往会导致词的隐含义发生变化。因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阅读理解时只能依靠原有的汉语知识结构,利用汉语语境去慢慢推测外语的含义。

(二)汉语语法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对外语语法的理解。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看,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如果加上各个地区的方言,语言种类就更加难以统计。但是不管是何种语言它都有一定的语法规则,不同类型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即构成一个完整的有具体意义的句子。语文教学中就涉及到语法的学习,单纯的主语、谓语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句子。在主语、谓语的基础上增加表语、状语等句子意思就能够变得更加饱满和复杂。学习者在学习母语过程中其实已经无意中掌握了一些语言的共性。在学习外语时就会自觉将学习母语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在类比中渐渐找到语感,逐渐加快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如学习者在学习英语造句时必须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有些结构和汉语有相似之处,都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三)在外语阅读中汉语思维的应用占据了一定的比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言作为人类传达与交流思想成果的直接媒介,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载体。大多数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都是在汉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最先形成的汉语思维。因而其外语的学习环境自然是汉语,因此在外语的表达中必然有汉语的影子。[6]在学习者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外语思维也逐渐成形,于是两种思维会相互抗争、融合,并在冲突中寻求到一种和平相处的方式。不同的思维并不是永远都相互排斥的,它们可以共存并且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促进。

四、结语

汉语作为母语在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文章意思,而且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外语语法,除此之外,在外语阅读中汉语思维的应用占据了相当比重。为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我们如何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和规避其消极作用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语

参考文献

[1]黄青龙.论英汉语思维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3(2):29-31.

[2]鞠秋红,王文宇,周丹丹.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7(3):263-32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张永军,尹德谟.从双元结构理论看英语阅读中汉语思维的重要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9):87-90.

[6]刘洋.汉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及教学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77-79.

上一篇:加强阅读学法指导力争达到不教境界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