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文化浸润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时间:2022-10-27 03:57:10

在地域文化浸润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昆山中学结合学校自身的传统和地域文化,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提升,构筑“以地域优秀文化育人才、以地域优秀文化促发展”的特色教育蓝图,走出了一条成效明显的校园文化和特色教育建设之路。

一、特色教育定位:千锤万凿出深山

昆山是江南水乡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独特而成熟的优秀地域文化。水的形态和神韵勾画出江南的地域特色,孕育了江南的水乡文明。“水之韵”婉约、优雅,塑造出江南水乡文化柔美、细腻的特质;“水之形”自由、向前,培育出江南水乡文化的进取、创新精神;“水之德”纯洁、兼容,滋养出江南水乡文化“开放、包容、宽厚”的品质。江南水乡文化的这些优秀特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在确定特色教育方向时,一方面,我们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置身于江南水乡文化中,主动探索水乡文化的环境起源,探寻水乡文化的丰厚内涵,探究水乡文化的当代价值,自然而然地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其综合素养,使其萌发热爱本土文化的感情,并自觉传承、弘扬本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将江南水乡文化的先进元素导入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中,使学校逐步形成开放、包容、进取、创新等江南水乡文化的优秀特质。

二、特色教育建设: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文化育人”涵盖自然和人文,纵贯历史和未来,涉及面广,但容易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合理规划、精心实施,力求从形式到内涵,全方位、系统地落实到位。

一是制订合理的计划,健全组织机构。我们以申报“江苏省普通高中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为契机,组织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确立了以下10个核心内容: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展览园区;打造江南水乡体验湖区;开发水乡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常态化实施、评价与优化校本课程;建设水乡文化探究、体验教室;拓展江南水乡实践基地;组建江南水乡文化研究室;建设江南水乡文化专题网站;出版《水江南》等专刊;开展“江南水乡文化”研究性学习、社团和实践活动。力求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搭建学习新平台,开创实践新路径,开启探索新方向。

二是升级物态环境,优化课程载体。抓住昆山市政府投资7亿余元建设新校区的契机,全方位打造充满水乡文化特质的特色校园,高标准建设水乡文化展览园区和探究体验教室,多渠道开辟充满水乡特色的实践研究基地,营建洋溢着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的“整体水乡校园”,使师生受到鲜活、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的浸润,从而获得体验、提升认识、发展思维、完善人格,感受到学习之趣、之真、之美。

三是创编校本教材,推进课程实施。一方面,精心开发系列校本教材。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组成由水乡文化研究学者与教育实践操作人员密切合作的编写团队,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传扬地域文化为基本价值取向,努力挖掘江南水乡文化的符号、元素和内涵,本着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原则,编成了《水乡风土情》《水乡演艺秀》等9种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以学科知识解读水乡文化,以水乡文化丰富学科教学。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坚持常态化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具体而言,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自主选课,每周三下午重新组合,走班上课;同时,建立了学生自主选课制度、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成效评价制度。

四是拓展实践路径,鼓励学生创新。多渠道创建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平台,系统整合环境、课堂与活动,让学生都有机会亲临文化现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悟和感知,使江南水乡文化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精神养分。具体而言,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昆曲回故乡”“感受水乡”等丰富多彩的大型实践活动;组建江南水乡文化学生社团7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若干,并切实开展各项活动。

五是完善教研体系,吸引教师参与。教师发展是学生、学校发展以及特色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吸引教师主动参与;同时,构建立体式教研体系,建立1个“江南水乡文化研究室”、2个名师工作室、5个课程教研组,经常开展学术沙龙、对外交流、集体备课等研究活动。

三、特色教育成效: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是创构了有效的课程模型。建设团队以“行思结合、知行统一”为基本原则,创新构建出“水韵・体验式”教学模式。一方面,以“水韵”为基。水之“形”自由、向前,水之“韵”婉约、优雅,水之“德”纯洁、包容,生动体现了课程基地育人的目标,也揭示出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即让师生在先进文化浸润中深刻感悟、获得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以“体验”为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交流等活动,自主领悟、理解江南水乡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

二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以满足学生的个体成长需要为宗旨,润泽学生的个体生命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情感品味、文化底蕴等得到提升。学生的大量作品发表于《水江南》《江花》等专刊,研究性学习成果形成两本书稿,社团活动成果(书画、摄影等)呈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许多学生参与到江南水乡文化展览园区、专题网站等项目的建设之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增强。部分学生社团为本地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地方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学生初步形成了“传扬文化、造福家乡”的意识。

三是促进了教师的自觉发展。教师参与特色教育的建设,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情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素养。教师申报的《基于昆山水乡文化的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研究》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昆曲教学实践研究》被评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体、卫、艺”专项课题。另外,教师相关主题的诗文、书画、摄影作品刊登在《水江南》专刊中,反映了参与教师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特色教育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突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项视导中获评“优秀”,建设成果受到教育部领导、专家的好评;特色教育建设的视频上传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校课程”栏,并在苏州市课程基地建设推介会上选播。

我们将在已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使每位昆中学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都能以丰厚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去求知、去生活、去创造。

上一篇: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 下一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喘息样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