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10-27 03:46:22

浅谈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57-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对病人实施细致观察全面护理,对保全患者生命,争取脑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甚为重要。现对28 例颅脑损伤的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 例中.男21 例,女27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2岁. 其中治愈19例, 死亡3例,6例留有后遗症.

2 病情的观察

2.1 意识观察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并且演变情况.观察意识的障碍程度,通过呼叫病人姓名,压迫眶上神经,看有无吞咽反射及机体活动等。评估的方法是将意识分为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深度昏迷五级。对其状况的观察与评估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定疗效。

2.2 瞳孔观察 瞳孔变化是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须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在正常光线下直径约3~4mm,对光反应灵敏。颅脑损伤后患者会出现:①伤后―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意识障碍加重,提示脑受压和脑疝。②伤后双侧瞳孔大小,形状不等,对光反应差,出现眼球分离现象或同向斜视,表示脑干损伤。③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对瞳孔的观察可提示损伤的部位和情况,这对确保治疗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2.3 头痛、呕吐及视水肿 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三个主要症状。患者可因头痛而烦躁不安,因水肿引起视力模糊。所以应注意防护,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

2.4 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运动,运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瘫痪程度等。伤后即出现偏瘫或原有的偏瘫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系所致。

2.5 生命体征观察 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颅内压增高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减慢的三联反应。心率的变化较血压、呼吸的改变更为明显。如伤后数日或数周体温处于高热不退,应警惕感染的发生。护士应每15~30分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

3 护理要点

3.1 抬高床头15~30 度,有助于脑静脉回流和促进脑脊液循环。减轻脑水肿,防止脑脊液漏形成。同时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作用有效地防止肺水肿。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因舌坠及咳嗽发射减弱,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加重脑水肿,所以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出现呼吸困难,吸痰效果欠佳时,应及早行气管或气管切开术,并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处理。在吸痰过程别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发生损伤感染。

3.3 保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进食易呕吐,在伤后72 小时宜禁食,给予肠外营养,3 天后宜进食或鼻饲。脑外伤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成人每日补液200ml左右,以防脑水肿,肺水肿加重。

3.4 控制高热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早期体温多在39 度以上,因高热可使代谢率增高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对脑功能恢复极为不利,必需及时处理。中枢性高热,可应用物理降温、解热剂等,如果降温无效或体温继续上升,可改用亚低温疗法,效果很好。

3.5 并发症的处理 ①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②留置尿管病人,定时开放,白天每4 小时一次,夜间6小时一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防止尿路感染。③应给患者每2个小时翻一次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④卧床病人应保持功能位,两下肢用软枕垫起,防止足下垂。每日做关节运动及肌肉按摩3 次,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⑤早期癫痫持续状态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严重且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外科手术和有针对性的术后监护是促其顺利恢复的有效保障。应应及时发现癫痫信号,及时应用有效药物控制其发作。

3.6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克服悲观消极情绪。对各种后遗症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癫痫发作者应嘱其按时服药,不能做危险活动,以防发生意外。及时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降低病人伤残程度,促进其早日康复。

上一篇: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