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

时间:2022-10-12 08:59:47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预防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 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康复锻炼,心理干预组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心理干预组无抑郁患者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积极影响,能降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早期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46-02

脑卒中后抑郁(PDS)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病之一,国内发病率大约30~50%。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防[1],我们分析了影响抑郁情绪的有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能降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复发,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 年2 月~2008 年3 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②所有患者都经头CT 确诊,并符合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③无意识障碍、无语言障碍。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纳入90 例,其中脑梗死72例,脑出血18例。随机分成2组,心理干预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6.2岁,脑梗死37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4岁,脑梗死35例,脑出血10例。

1.2 方法

1.2.1 影响因素测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家庭和社会支持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等。于住院第三天由专人负责调查,向患者逐项询问,选择或直接回答问卷,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 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锻炼。心理干预组除此以外,早期给予心理干预,生命体征稳定后24 人给予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从入院时起即给予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第3天向患者介绍病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康复训练包括早期保持肢体的功能位;肢体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控制饮食、戒烟、自我监测血压,每天适度规律的体力运动,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待生活。两组患者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

2 结果

2.1影响因素分析

2.1.1 病程:小于1个月者32例,发生抑郁15例,占46.8%,1~2 个月之间43 例,发生抑郁9 例,占20.9%,2个月以上15例,发生抑郁6例,占40.0%。

2.1.2 生活自理能力:有生活自理能力15 例,发生抑郁3 例,占20.0%,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25 例,发生抑郁14例,占56.0%,无生活自理能力50例,发生抑郁24例,占48.0%。与有生活自理能力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2.1.3 性格特征:内向性格60例,发生抑郁者40例,占66.7%,外向性格30 例,发生抑郁10 例,占33.3%,差异显著(P

2.1.4 家庭和社会支持满意度:满意者48 例,发生抑郁15 例,占31.2%,不满意者42 例,发生抑郁27 例,占64.3%,差异极显著(P

2.2 两组PSD 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HAMD量表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表1显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病程的关系有阶段性变化,卒中后1 个月以内抑郁发生率高,之后有所下降,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时间的延长,2 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抑郁情绪的发生又出现一个高峰。抑郁的发生还与性格特征有关,以内向性格者更易发生。家庭、社会支持不满意,生活自理能力缺如者,其抑郁发生率高且严重。表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不仅与器质性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也密切相关。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除了常规的躯体疾病治疗、功能锻炼外,给适当剂量的抗抑郁剂,并有针对性把实施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3.2 心理干预

从表2 可以看出,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无差别,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且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的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信任,这是搞好心理干预的先决条件[2]。

3.3 康复训练

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修复,重建大脑的传导通路,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绪状态,减少抑郁的发生[4]。运动功能恢复与患者主动性增强,能与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有关,运动功能的恢复也促进了抑郁的改善。同时抑郁症状的减轻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有关,两者可能互为因果[3]。

3.4 健康教育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案。向患者讲解控制饮食、血压、戒烟,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的重要性。卒中后的躯体功能恢复往往较慢,与患者的要求相距较远,患者会产生抑郁情绪,对治疗和训练失去信心,我们除了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给予情感支持,给予关心和照顾,取得家属、朋友、同事、单位的支持,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消除抑郁情绪,使病人重新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霞.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3):33-35.

[2] 刘禾香.30 例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78.

[3] 肖辉,李玲,唐荣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2,17(12):924-925.

[4] 张棒玉,白炜玮,王贵玲等.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近期康复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0,6(1):32-33.

上一篇:对住院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探讨 下一篇:人工关节置换住院病人不同阶段健康教育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