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浅探

时间:2022-10-27 03:40: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浅探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鲜明的职业特征:它是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统道德的汇聚者和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创导者,是未来道德的启迪者。作为教师来讲,他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首先,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期望和要求的高层次性。汉代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我国封建社会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共排次第。英国最近把社会分成十七个阶层,而教师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将它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在道德要求上,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其次,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会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教师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时时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必须高于常人。

然而,我们的某些教师,却抱怨什么“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任何章程和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的设想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谁选择了教师职业,谁就必须戴上教师职业道德的“紧箍咒”,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因此,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2.目前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和形形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教师作为一个道德要求门槛较高的群体,应该说目前总体上道德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大多数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是合格的,但是,毋庸讳言,由于教师群体也是由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组成,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而且社会分配的不公、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要求的不相称,导致目前教师队伍中少数人出现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以教谋私,以各种名义向学生家长伸手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倦怠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应付”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教师师德修养的特征和要求有其广泛的内涵。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既要做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教师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又要约之以规,运用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为使师德建设成为学校一项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必须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要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考核制度。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纲要》和《规范》的普遍要求与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符合中小学校特点,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的特征。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2 要实施以德治教。要以师德建设为龙头,在学校领导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在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以德修身教育。通过“三个教育”,促进学校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3.3 要树典型引路。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加大师德宣传教育力度。如开展培训、举办师德报告会等。要抓好各学校的阵地作用,要认真负责地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主题活动。

3.4 要抓好机制建设。师德建设教育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3.5 要注重师德的“内化”。师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而“内化”即为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内化过程就是心理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就是排除心理障碍,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需要。要完成这一过程,本人认为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要认真学习理论,深化认识。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受其思想制约,提高认识是内化过程的基础。认识师德的示范作用。教师所雕塑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陶行知先生阐述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让学生耳濡教师的“理”,目染教师的“德”,以师为模范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认识师德的标准。教师的道德标准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人际关系的准绳,是一定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概括。要明确这一标准,就必须认真学习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文及规则要求。二要积极付诸实践,锻炼意志。一个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圳特区认识和感情,坚定意志和行为,以行促知,以行激情,以行练志,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所以,职业道德意志力是内化的重要保证,而要锻炼意志,只有在实践中积极克服不良习惯的惰性心理障碍、心情不佳的情绪心理障碍、不求上进的个性心理障碍,自觉抵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道德行为。认识和实践是在完善中呈螺旋式上升,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到这时,才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过程已实现,已成为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

记得曾看过这么一首小诗:“昼书天下大事,夜改世间病句,惟独不去触及自己清瘦的前程”。当你以当教师为荣、以当教师为乐,当你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高尚的情操得到学生的尊敬、社会的肯定,那么,有谁能比你更幸福呢?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师德建设抓好,必须借助两个方面的力量:既要创造良好师德形成的客观外部条件,又要教师本人主观上付出努力,把师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品德素质,这样,我们的师德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显著的成效。

上一篇:不知佳作谁裁出,有情批语化剪刀 下一篇: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