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27 10:21:00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Factors of Green Purchasing Practic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Zhang Yuelei;Yang Weifeng

(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430073,China)

摘要: 绿色采购是企业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基于对144家企业的调查,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了影响企业绿色采购实施的五个主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领导的支持对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影响最为显著,而环境管理成本将阻碍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

Abstract: Green purchasing is a key strategy for enterprises to reduce waste an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144 companies,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green purchasing practices are extract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using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And then,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it draws a conclusion on leaders' support will boost the green purchasing practices and cos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ill hinder the green purchasing practic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关键词: 绿色采购 环境管理成本 实证研究

Key words: green purchasing;cos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mpirical study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027-02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竞争手段已逐步从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发展到绿色竞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产品的出口,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消费品行业不道德经营行为的大量曝光使得顾客越来越倾向于环保型产品。面对各种环境带来的竞争压力,要求我国企业必须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绿色改造,以加强其竞争力。企业绿色采购作为绿色改造流程的源头,是绿色改造成功的关键。

因此,加强绿色采购实施影响因子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开展绿色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企业绿色采购实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策略的因素。

1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Zsidisin and Siferd把绿色采购定义为在充分考虑对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制定一套采购原则、方法[1]。朱庆华和耿勇认为绿色采购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商决策,在采购行为中考虑环境因素,通过减少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和提高企业声誉等方式提高企业绩效[2]。

玛莎・特纳指出绿色采购的潜在目标是消除浪费,在消除浪费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总持有成本,采购部门应着眼于企业的废物处理活动[3]。在供应链的源头处预防浪费比在供应链的终端消除浪费更能节省成本,采购活动处于消除浪费的关键起始点,所以,绿色采购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情况。Hokey等提出降低废气污水等的排放是确保绿色采购体系实施的前提,也是促进绿色采购发展的重要途径[4]。因此,提出假设:

H1:企业的废物分离活动对企业的绿色采购实施有正向影响。

Min & Galle经过调查发现经济原因是实施绿色采购的最大障碍,采购经理通常会认为环境管理成本都比较高,而回收似乎意味着不经济[5]。企业在实施绿色采购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投资、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与供应商的沟通成本等,由此可能会使企业丧失其他的投资机会。本研究将这些投资和成本的增加定义为企业的环境管理成本,并提出:

H2:企业环境管理成本的增加将阻碍绿色采购的实施。

朱庆华、耿勇通过研究发现供应商压力对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有较大影响[2]。何志毅、杨少琼调查发现在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几乎2/3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会因为一个产品的环保诉求而购买它”,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改造的实施[6]。Ottar Michelsen and Lateen de Boer在对挪威的绿色采购进行研究时也提到消费者的压力是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要动力[7]。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

H3:供应商及消费者的压力对公司绿色采购的实施有正向影响。

Drumwright通过对10个企业的调研,根据企业领导对环境责任的不同看法对企业进行分类,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绿色采购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框架,同时还发现高层领导的环境意识对企业绿色采购的成功有很大影响[8]。Burton Hamner研究提出高层领导的参与可以加强公司与其供应商的合作,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实施[9]。因此,提出假设:

H4:企业内领导的支持承诺对其绿色采购的实施有正向影响。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各国政府不断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来进行调控,如利用税收和收费等手段限制并惩罚资源耗费及环境污染行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限制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等,对组织的运作逐渐做出严格的规范,组织也往往被要求提供绿色产品。实施绿色采购体系,购买绿色产品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0]。由此可提出假设:

H5:企业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对其绿色采购的实施有正向影响。

2研究设计

2.1 样本收集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问卷量表主要包括2个部分:企业基本信息、绿色采购实践。绿色采购实践题项的开发是在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共包括20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从1至5代表程度从最低到最高,1代表根本不重要(毫无体现/没有考虑),5代表非常重要(非常明显/成功实施)。调研问卷的发放从2010年10月开始一直到2011年4月,共发放问卷200份,获得有效问卷144份,被调查者多为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以及企业内专业采购人员,被调查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型见表1。

2.2 信度和效度检验所谓信度是指所用的测量工具所测量出来的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效度是指研究结论与现实的符合程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构建效度。Cronbach′s α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统计学中认为0.7以上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本研究各个变量的信度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整个问卷的总信度为0.702,自变量的每个变量信度值都大于0.7,虽然因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74未达到统计学建议标准,但本着专业解释优于统计学检测的原则,我们认为因变量的题项内部一致性通过检验。

在效度方面,本研究是在参考大量前人的研究量表和项目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的问卷设计,并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确定而成。因此,本研究是具有较高的效度的。通过以上检验论证证明了该问卷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2.3 因子分析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因子分析,从调研数据中对绿色采购实施题项进行因子分析,以明确和简化问题的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模型来确定因子变量后,为了方便因子命名的可解释性又进行了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经过7次迭代后,对绿色采购实践可以选择5个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

其中,因子X1包括2个题项,①产品或者零部件的再利用、再循环、和材料的恢复;②避免使用有害的材料或对环境影响严重的制造工序,其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分别为0.982、0.796,我们将其解释为废物分离活动。

因子X2包括3个题项,①培训成本增加;②采购环境友好材料成本增加;③环境投资增加,其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分别为0.895、0.875、0.777,我们将其解释为环境管理成本。

因子X3包括5个题项,①供应商在提高环境友好包装方面的改进;②建立绿色企业形象;③中国消费者的环境意识;④竞争对手的绿色战略;⑤供应商在开发环境友好产品方面的改进,其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分别为0.940、0. 899、0. 873、0.798、0.689,我们将其解释为供应商消费者压力。

因子X4包括3个题项,①中层管理者对环境管理的支持;②来自高层领导的环境管理承诺;③企业的环境愿景,其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分别为0.904、0.895、0.765,我们将其解释为领导的支持承诺。

因子X5包括4个题项,①潜在环保法规的威胁;②地方环保法规;③国家环保法规;④处置有害材料的潜在责任,其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分别为0.896、0.892、0.795、0.703,我们将其解释为领导的支持承诺。

3假设检验及结果分析

假设检验是运用回归分析来进行的,绿色采购的实施将作为因变量由作为自变量的5个因子来解释,其回归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绿色采购的实施与五个因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五个影响因子均在p

根据5个因子变量与企业绿色采购实施的回归结果可知,领导的支持承诺影响企业绿色采购的β值最高为0.586,说明企业内领导的支持承诺与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相关性最为显著,充分证明了领导的支持承诺对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废物分离活动、供应商消费者的压力、企业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三个因素对企业绿色采购实施的影响的β系数分别为0.297、0.492、0.523,表明这几个因素对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的采购人员在制定采购策略时候,要充分考虑这几个因素。另外,环境管理成本对企业绿色采购的β系数为-0.328,表明企业采取绿色采购策略带来的环境管理成本会阻碍绿色采购的实施。

4主要结论与局限

4.1 本文通过企业绿色采购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4.1.1 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受法律法规、供应商及消费者的压力、企业领导的支持承诺、废物分离活动以及企业内对环境管理成本的关注这五个因素的影响。

4.1.2 废物分离活动、供应商消费者的压力、领导的支持承诺、法律法规的认知与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其中领导的支持承诺对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影响最大(β=0.586)。而企业对于环境管理成本的感知与绿色采购的实施呈负相关,表明环境管理成本将阻碍企业绿色采购的实施。

4.2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4.2.1 对五种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可能影响绿色采购实施的其他因素比如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公司的采购量等在研究中并未涉及。

4.2.2 问卷调查这种调研方法本身存在其缺点,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可能受到很多情景因素的影响,使得被调查者不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回答。

因此,后续研究应该适当考虑行业特点将企业规模、企业采购量等关键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绿色采购实施影响因素的模型中。此外,后续研究还应该扩大样本容量以及增加调查样本的广泛性。

参考文献:

[1] Zsidisin G A and Siferd S P.Environmental purchasing: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1,(7):61-73.

[2]朱庆华,耿勇.企业绿色采购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1):71-74.

[3]玛莎・特纳,帕特・休斯顿.采购:绿色战略成功的关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20-22.

[4]Hokey Min and William P.Galle.Green purchasing practices of US firms International[J].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1,21,(9):1222-1238.

[5]Min H and Galle P.Green Purchasing Strategies:Trends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7,33,(3):10-17.

[6]何志毅,杨少琼.对绿色消费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3):4-10.

[7]Ottar Michelsen and Luitzen de Boer.Green procurement in Norway;a survey of practices at the municipal and country level[J].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2009,91,(1):160-167.

[8]Drumwright M E.Socially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al buying:Environmental concern as a noneconomic buying criterion[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3):1-19.

[9]Burton Hamner.Effects of Green Purchasing Strategies on Supplier Behaviour[J].Greening the Supply Chain,2007,(2):25-37.

[10]Carter C R and Carter J R.Inter-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Initial Evidence from the Consumer Products Industry[J].Decision Sciences,1998,29,(3):659-684.

上一篇:面向港区平面交叉口安全性评价的微观交通仿真... 下一篇:我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