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谣的德育功能及其运用

时间:2022-10-27 09:12:38

【摘 要】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童谣具有美育功能、同化功能、规范功能和导向功能。正确、有效地发挥和运用童谣的德育功能,寓教育于娱乐中,使学生在愉快的童谣活动中受到教育,打开学校德育工作新大门,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

【关键词】 新童谣 新德育

童谣,即儿童口头上流行的歌谣。它的特点是形式简短,意义浅显,念起来朗朗上口,有趣好玩,易于掌握,是儿童中广泛流传的口头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时代的儿童中都有童谣在流传,这些童谣有的是出自儿童之口,有的是大人们为孩子们编的,有的是作家学者写的,它除有很强的娱乐性外,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有的健康向上,有的腐朽堕落,具有十分显著的德育功能。所以,开发利用童谣资源,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

“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此话不知是谁说的,它充分说明了童谣与儿童的密切关系。著名儿童诗人高波说“童谣是一面镜子”,也说明了童谣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每个人从“哇哇”落地来到人间,首先是在妈妈的哼唱中吃好、睡好,然后又在周围亲人们的吟咏中成长、懂事。“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精瘦”“摇摇摇,摇摇摇,小船摇到外婆桥……”这些哼唱,这些吟咏,就是童谣,不同语言,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童谣,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孩子聪明健康地成长。这是每个人最初接受的德育。由此可见,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

二、童谣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从童谣开始的,可见,童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童谣具有哪些德育功能呢?

1. 美育功能

从思想内容看,童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积极、健康、向上的,称之为“健康童谣”;一类是反映消极、落后、腐朽的,称之为“灰色童谣”。健康童谣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灰色童谣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不良的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童谣本身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内涵,因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健康童谣反映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它所表现的每一事物都具有美的价值,学生在说唱这些童谣的过程中,无疑是在体验美,感受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美的陶冶。因此说,童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美育的功能。

2. 规范功能

童谣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诗歌。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童长大成人的,都经历过快乐的童谣时代,如果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谣时代,总能清楚地记得童谣曾经给我们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现代儿童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虽然不同,但童谣的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依然存在。如:“铃声叮叮响,钟声响叮当,我背着书包出学堂。出了校门快回家,不在路上跑和玩,红灯绿灯仔细看,安全第一记心上。”(本人编),在这则童谣中提出了“学生放学后不能在路上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规范要求。又如:“太阳当空照,小鸟喳喳叫,我背书包上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要问早。讲文明,讲礼貌,太阳公公眯眯笑”(本人编)。这则童谣提出了关于文明礼貌的规范要求。如此这些就是童谣的规范功能。

3. 同化功能

有人认为,童谣是贴近学生的德育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的金钥匙。的确,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趣好玩,唱起来有韵有律,易于掌握,且意思明白,道理浅显,学生很容易接受。基于童谣的这些特点,把它运用于德育,自然成为德育的语言,自然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所以,把童谣运用于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无限乐趣中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品行,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形成好习惯。这就是童谣的同化功能。童谣的这种同化功能运用于德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导向功能

童谣对成长中的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儿童的行为动作方面进行引导训练,使之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并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拿起小牙刷,刷呀刷呀刷。早晚刷两遍,一上又一下。里外刷干净,小牙白花花。不会生蛀虫,人人把我夸。”(福建新童谣《刷牙》)这则童谣对儿童养成刷牙习惯具有导向作用。“早晚刷两遍”提出了时间次数的导向;“一上又一下,里外刷干净”提出了方法的导向;“不会生蛀虫,人人把我夸”提出了兴趣意志方面的导向……这些都说明童谣具有导向功能。

以上所说童谣的美育功能、规范功能、同化功能和导向功能很普遍。大多数童谣对儿童的思想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有的指向行为,有的指向思想,有的指向品德,有的指向意志……童谣的这些功能体现了它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挖掘利用童谣的功能为教育工作服务,是当前德育工作的新举动,新方向。

三、正确、有效地发挥和运用童谣的德育功能

童谣具有不可置疑的德育功能,然而多少年来,童谣一直被视为“小姓”流落于民间,而未曾登上教育这一大雅之堂,直到近几年,社会上的灰色童谣冲击到了学校教育的宏伟殿堂之后,才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开始在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中火热起来,出现了“新童谣”。但新童谣的出现,并未在德育这块阵地上扎下大营而是一阵强风般的、一股热潮似的匆匆流过。如何让新童谣生动、有趣、持久、稳步地发展起来,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和运用德育功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父母家长,乃至每一位社会人士应当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1. 领导挂帅,少先队牵头,营造德育新环境

教育要有成效,就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同样的,童谣要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也必须营造一定的氛围。首先是领导重视,认真做好安排布置和计划工作,把新童谣活动纳入德育工作重点,长抓不懈。如设立校园童谣节、童谣活动月、童谣活动周等集中固定的形式,为童谣环境的形成提供保证;其次是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形式的说童谣、唱童谣、编童谣和演童谣等比赛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是利用广播、校刊、校报进行宣传推动,广播室设置固定的童谣节目广播时间,烘托一个热热闹闹的音响环境和文化交流环境。第四是结合广场文化、校外活动中心举办童谣说唱演活动,让每个学生,让每个家庭,让全社会都认识童谣,了解童谣,形成一个童谣大世界。

2. 给童谣插上音乐的翅膀,让童谣可说可演可唱

前面已经说过,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有韵有律,是一种可说、可唱、可演、可跳的儿童文学,是无曲的歌,它本身充满了乐感,富含着音律,如果给它插上音乐的翅膀,那可谓是锦上添花了。所以把童谣引进德育,还应当给童谣谱曲,让童谣真正可演可唱。具体做法两种:一是选择学生优秀作品谱上曲,让学生唱自己的歌,唱身边的活动,这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最近,我为学生编创的“校园童谣组歌”和“快乐童年组曲”,学生非常喜欢,预期效果良好。二是指导学生自己为自己的童谣谱曲。指导学生自谱曲,由于学生缺乏乐理知识和乐感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慢慢来,先从个别入手,培养兴趣小组,然后逐步推广。培养学生自谱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 创建童谣俱乐部,为童谣的普及推广安家落户

唱童谣,编童谣,编到了学生的心里,也编出了学校德育新天地。为了让唱童谣活动全面普及推广开来,站牢德育阵地,就必须为它安家落户,如组建童谣社、童谣俱乐部等。童谣社、童谣俱乐部是学校为学生开办的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它以童谣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儿童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综上所述,童谣具有十分显著的德育功能,它寓教育于娱乐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德育之路。把教育工作者调动起来,把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把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唱响新童谣,唱响德育新歌,共同营建童谣的世界,共同打造德育的春天,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上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机载激光雷达发展与应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