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核心

时间:2022-10-27 09:06:3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核心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当前,地方高校普遍认识到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如何转,向什么方向转,还在实践探索中。有人认为,我国许多地方高校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不存在转不转的问题;还有人认为,应用型本科需要重新构建,如发展高职本科、技术本科、应用技术大学等。这些疑问反映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对转型内涵没有深刻领会,而政府对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未明确,当前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处于政府鼓励,高校自发自为阶段,如何保证高校成功转型,这就需要高校在转型中深入理解转型的内涵,紧紧抓住转型的核心要素,重新调整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办学机制。

一 转型的内涵

(一)转型的目标

“转型”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是从一种范式或逻辑向另外一种范式或逻辑的转变;也是一种模式向另外一种模式的转变;还可以是从一种制度向另外一种制度的转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定位,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高等院校转型的理想目标。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在官方的分类为研究生、本科、专科。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根据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布局以及地方院校发展的基础,参考国外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当前地方院校转型目标为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类型目前在我国是新的办学类型。应用技术大学不是一个大学名称,是新型大学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

(二)转型的内容

转型具有两层含义,即教育类型转型和教育机构类型转型。高等教育类型的核心是教学计划,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5A(理论性的)和5B(职业性的)的表述,其中5A又可细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教育类型是指将教学计划落实为具体的课程体系。教育机构是实施不同教学计划的办学机构。任何一个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只要实施了职业性教学计划就是在进行本科职业教育。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类型的转型发展而非形式的教育机构类型转型,不是在办学层次上转型而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型,是地方本科院校要在教学计划上实行从研究型、应用型向职业教育型转变。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既要“形而外”的转,即办学模式的转;更要“形而内”的转,即办学内涵的转。如果只是外延的转,是一种形式,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有内涵的转――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教育方式的创新、评价模式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升,办学特色的突显,才是转型的根本目的。地方高校可以在所有专业上转型,也可以是一个或部分专业转型,关键是看专业培养是否实施职业技能教学计划。

据统计,1999年以来新设本科学校,共有647所,其中,新设公办本科院校256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118所),独立学院293所,新设民办本科和中外合作本科院校两类共有98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数量的55.3%,占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61.3%。在普通本科院校中211、985高校办学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此类院校之前的办学定位为5A的第二类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当前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决定此类高校应转型为5B,也就是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主要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转型的路径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从学校设置上看,有新建和改造升格两种路径,如德国1970年新建应用技术大学,芬兰1991年合并214所职业高中和职业学院,组建27所多科技术学院。如今应用技术大学已经占据欧洲高等教育很大一块市场,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171所(含独立学院293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16所)占9.9%,非“211”高校(1055所)占90.1%。从高校的数量上,我国高校转型的最佳路径应该是改造,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具有改造的迫切性和适合性。改造地方高等院校,要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办学类型,从人才培养上实现转型。

二 转型发展的内涵核心要素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核心要素来源于转型的内涵,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在教育类型上由研究理论型向职业技能型教育转变,其核心是以学生职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实施岗位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核心要素不仅是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而且培养计划是根据社会对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而确定的

应用技术型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接受社会评价。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与当前我国研究型、理论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即使有理论型高校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与能力是否与职业发展相适应则很少顾及。应用技术大学类型的办学目的是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学习者具备职业所需的技能,二是学习者具有发展的能力。这两个特征就为地方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指明了办学方向,就是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学生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的能力,同时具有发展专业能力的素质,因此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就是要实施学生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上一篇: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调查研究 下一篇:论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