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看A股“跌不停”

时间:2022-10-27 08:59:59

海外视角看A股“跌不停”

有关A 股“钻石底”的争论,随着A股的下跌,已没有多大意义。仍在A股战场等待希望的广大投资者却十分关注,因为依据过往经验,A股素有不破不立,“底部”一旦击穿,可能会有一波行情,不管是反弹还是反转。后市果真会如此吗?

近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和香港经济日报网站有关A股的文章,给A股投资者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去观察A股。

亚洲最优秀的分析师,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十分明确地告诉投资人,A股的涨跌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并不大,决定A股股价的是供求关系。陶冬认为,股市和经济之间从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相关关系。最终决定股票价格的,不是一个经济体的GDP,也不是企业的盈利水平,而是股票市场的供需关系。

事实也是如此。过去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A股表现一蹶不振,上证指数不断向下,毫不费力地击破了“钻石底”,比2007年的6000多点的历史高点已跌去60%以上。离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

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股市,在中国,在美国,为何出现了与经济走势相背离的现象呢?A股近3年半来都是处于全球股市的倒数三名,竟与欧债危机的策源地希、葡、意诸国并列。陶冬对此的结论是,A股熊态的最大原因不是GDP增长多少,不是企业盈利多少,而是证券供应量即融资规模过大。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刊载一篇来自“巴伦周刊”的文章,该文以大量数据告诉投资人:投资者的回报与GDP的增长关系不大。1958年至2008年的半个世纪,瑞典和日本谁的经济增长更快?答案是日本。但据大摩(MSCI)统计,日本在这一时期经通胀调整的经济增长率为每年4.5%,瑞典则不足3%。但哪个国家的投资者赚的钱更多呢?MSCI称,瑞典投资者的实际回报平均每年比日本多出3个百分点。

MSCI还发现,这段时期许多其他主要市场的GDP增长和股票回报之间并无显著关联。几年前,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里特经过计算发现,20世纪这100年中,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反向关联的。

恰恰是这种所谓的经济增长决定股价的迷信,造成了投资者在买入增长较快经济体的股票时通常会出价过高。A股股价自IPO时,就估价太高,甚至把百年的收益都一次性地索取了,那么,该股票进入二级市场买卖,只能直线向下。因为预先买的太贵,则没人能帮你了。

A股以全球最有成长性的名义买卖,股价必然高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则成了A股的真实写照了。该文的结论是,长期股票回报并不会与东道国的GDP增长紧密相连。短期GDP数字基本不算数,因为股票是长期资产。

香港经济日报网站的“基金业的根本问题”一文称,基金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募集资本,投资于出资人不熟悉的市场,捕获环球经济增长的机会。如目前欧洲经济低迷,英、法、德三国股市、债市不振,但当地居民可以通过基金避开本国不利的投资环境,把资金转向投资拉丁美洲的证券市场。

综上所述,走出A股,迈向风险小、机遇大的市场,应当是内地投资人必需的选项和动作。

上一篇:理财99招之91-99 保险 下一篇:夏季给爱车加份“涉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