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吸引力”

时间:2022-10-27 07:26:57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吸引力”

一、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喜爱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的提高、社会流动性空前增大、终身学习的需要、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必将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无疑也对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素质、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当今的体育老师应具备“多能一专”的技术,同时还要学得精。如果第一堂课就给学生示范一个正确优美的动作,学生就会产生羡慕的心理定势,就会从心底里尊重老师,对老师所教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无论是外在的气质和业务素质,都是最直观、最直接感染学生的手段,一个幽默的动作、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魅力的微笑都是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的途径。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技术水平高、个人能力强、管理作风民主的教师;不关心基础差的学生、对体育尖子生有所偏心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篮球教师只能示范优美的篮球动作,而对其他项目动作示范却达不到这一程度,满足不了学生的欲望。从这一点看出,部分教师的技术不够全面。因此,师资队伍个人全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待加强。

二、贯彻区别对待原则

对那些自身素质差、不喜欢运动、身体肥胖的学生,由于没有在体育上体验到成功感,屡次受到失败的打击,自信心降低,逐渐对体育课冷淡,导致不喜欢运动。因此,这时更需要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如,“你又取得了进步,我真为你高兴”、“我说过体育课上是没有差生的,只有不努力的学生”等。对学生微小的进步,教师用积极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表扬的语气要诚恳,不要让学生听了有一种做作的感觉,似乎在暗地里取笑他们,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男生渴望刺激、激烈、竞争,有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学生,让他们在竞赛中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提高整体重视程度,让学生切实得到锻炼

大多数学生以文化课作业多为由,借口没时间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理解有很大关系,确实有很多学生体质较差,但他们当中更多的学生曾经是喜欢上体育课的。在教学中,很多学校不能从根本上施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迫于升学的压力,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使学校体育形成了围绕升学而重智育的局面。虽然升学需要体育考试,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能保证,压缩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课时,导致学生成绩上去了,身体素质却下来了,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四、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生动有效的办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理解、信任、关心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对体育教学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要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创新,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相信体育与健康课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

五、利用教学比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大部分学生喜欢每节课有适当的教学比赛,因此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学生,让他们在竞赛中展示自己,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在教学比赛时,组织竞赛要合理,规则要正确,竞赛目的要贯穿教学的始终,竞赛内容要多样化,比远度、高度、反应、质量、作风等。竞赛方法要突破竞技模式,淡化竞技性,加强可练性、参与性。比赛结束必须进行小结和评价,表扬优胜以示鼓舞,满足好胜心理,对于失败则鼓励振作精神。实践证明,一个人若经常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痛苦,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用成绩来说明一切这是不可取的,应看学生练习过程中是否努力了,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有的凭着良好的天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而有些同学,特别是身体过于肥胖或弱小的学生却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望“及格”而兴叹。面对“标准”的终结性体育评价机制,使所谓的“差生”在渴望分数及格中去努力,在努力中对体育失望,在失望中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伴随而来的是“恐惧”。

上一篇:加强合作学习 提升教学质量 下一篇:心理辅导让中职生的世界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