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18 10:34:52

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1. 行为习惯不同,导致孩子学习情况有差异。每一所学校里都会有许多类型的孩子,但多数孩子的智商还是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下,而由于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同,这一点却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在课上对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可以细心接受,并将其迅速吸收。但是对于一些行为习惯不理想的孩子,老师的管教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孩子自律性较差,一旦脱离管束,当天的课程要求就很难达成,因此会慢慢导致成绩不理想,最后产生厌学心理。

2. 由于学科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有差异。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有偏文科或是偏理科的倾向,这种倾向如果过早在孩子的学习中产生,那么就会导致偏科现象,最后将会影响孩子的整体成绩。除了不同学科学习兴趣不同,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在因素,如他的学习思维会有一定的偏向与喜好,但这其中也会有教师的一定责任,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孩子喜欢学习某一课,原因在于对任课教师的喜欢。这其中便对教师的讲课技巧、语言能力甚至是人格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孩子学习方法是否得当,会影响学习效果。步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和内容与小学时期相比都有所增加,所以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小学时期的孩子普遍是以接受为主,对老师传授的内容直接掌握。到了中学以后,随着科目的增多,不仅要及时接受吸取,还要学会分析理解。这对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要求。进入初中后,孩子要背诵与理解的东西增加,这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味地靠延长学习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要让孩子从被动的接受转化成主动的学习,进而增强学习兴趣,减小孩子的压力。

4. 孩子在学习时情绪不稳定,也会受影响。初中的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于外界一些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够,易受影响。这一时期的孩子敏感、易冲动,同时他们对于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独立意识增强,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在做一些事情时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些都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对于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严格要求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对于孩子,我认为应该是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如果只有严格管理,没有情感教育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希望孩子不是一味地在高压管理下成长,要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了解他们,不能怕孩子犯错。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教师能否用恰当合理的方法将孩子引向正确的轨道,这时我们就需要一定的情感教育,因为只有走进孩子,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知道他们犯错误的初衷。曾经在上课时遇见过一个严重违纪的孩子,于是我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当时我看见他是接受了批评,但是接下来的时间他却没有听课,我考虑到可能他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批评他的用意,于是下课我单独和他谈了许久,他才慢慢与我沟通起来。在此之后的课上,他不再违反课堂纪律,相反,他学习的积极性却高起来,因为他感受到了关心与重视。因此,有些时候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这说明严格的要求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要忽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进步的追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老师。记得自己在上初中时就喜欢上历史课,因为老师除了给我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以外,为我们扩展的课外知识使我们更加感兴趣,慢慢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油然产生,因此对于这一学科以及这一老师都更加喜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时兴趣往往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给予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同学喜欢的老师,更应该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对于人格魅力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更加喜欢做事情公平、公正、公开的老师。因此,每一个老师都不能只拿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注意挖掘,而不能去埋没他们的天分。

上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思考 下一篇:加强合作学习 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