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对1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10-27 06:59:26

浅谈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对1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作者单位:844000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玉娟

【摘要】 目的 通过电话回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32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由护士负责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饮食、服药、康复活动、心理调整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对照组除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外,不再进行家庭干预。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再次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再次住院31人次,对照组再次住院46人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电话回访; 护理干预; 依从性;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此类患者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若不注意自我保护,病情很容易复发或加重,再次入院,甚至死亡。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出院的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电话回访,减少再次入院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是每个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因此,本文通过对1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较好地控制了心衰,降低了患者的再次入院率,维护和促进了患者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欢迎和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1]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女31例,男41例,年龄45~78岁;对照组60例,女27例,男33例,年龄46~7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不接受出院后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出院电话回访程序进行院外护理干预。

1.2.1 建立患者档案,科室内设立电话回访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病情、身心状况、治疗情况、电话回访内容及相应的指导措施。

1.2.2 回访人员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人文知识、经验丰富、专科知识扎实、交流技巧娴熟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两名护士负责回访。

1.2.3 回访方法 回访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天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巩固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并介绍本科护士长、回访护士的联系电话。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回访,并根据患者的遵医情况适当增减次数,记录回访内容,下次回访前评估上次的效果。

1.2.4 干预重点为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包括:调整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指导,向患者讲解烟酒的危害,并指导其戒烟限酒、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服用扩血管药、洋地黄类药、利尿药以及其他药物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督促患者正规用药,并定期复查,了解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尿量、体重控制情况,帮助患者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出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同时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要求护士回访前应了解患者前次回访的情况,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具体、合理、有效的咨询指导,并将患者用药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并将医生的意见及时提供给患者,指导其调整药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再次入院情况及再次入院的原因。

1.4 评价方法 对心力衰竭患者在6个月时间内饮食方式、药物使用指导、运动疗法、情绪控制、按时就医等方面的依从性做一比较。

1.4.1 饮食指导 主要是限制液体、限盐,个别患者需调整热量摄入以控制体重或改善营养不良,戒烟酒。

1.4.2 药物使用指导 主要是扩血管药、利尿药、洋地黄类药等药物的使用方法、常见副作用及药物调整等方面的知识。

1.4.3 活动指导 主要是指导患者掌握限制活动的原则,Ⅰ度心力衰竭不必限制日常活动;对日常活动就出现症状的Ⅱ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剧烈的工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全天工作,缩短其工作时间;Ⅲ度心力衰竭患者应安静休息,必要时入院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生活节奏变化时,如贺宴、婚礼、迁居时等有所控制,尽量减轻心身负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

1.4.4 避免感染的指导 主要是告知患者,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诱因,应告知患者寒冷时或传染病流行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不到或尽量少到公共场合,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出现感染征兆时应早期治疗。

1.4.5 按时就医指导 体重是否增加、是否有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告诉患者就诊指标。

1.4.6 心理指导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应以热情、耐心、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每次回访时要努力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转化不良态度,也可以邀请疗效好的患者与其谈心,使患者面对现实,树立与疾病作斗争、更科学的生活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观察组6个月内72人中有31人再次入院,再次入院率为43.1%;对照组6个月内60人中有46人再次入院,再次入院率为76.7%,两组比较,观察组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再次入院原因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而其常见原因依次为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心力衰竭患病率呈迅速增长趋势,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占第一位。我国2000年调查表明,总体心衰患病率为0.9%[2],与心衰相关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心衰症状的多样性以及疾病自我管理的艰难性,使患者感到精力减弱,产生忧虑,自信心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132例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式干预,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之较好控制心力衰竭诱发因素,延缓心力衰竭的再发。尤其是感染等诱发因素得到很好控制的同时,患者还能够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患者得到合理休息、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科学引导,提高应对疾病的技能,明显改善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了再次入院率、发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

总之,进行出院后电话回访,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是医院注重社会效益,切切实实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举措。出院后电话回访使护理教育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家庭,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互动性,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的矛盾,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真正得到了护理实惠,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还可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疾病全面康复发展和健康行为的有效建立,受到了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和赞赏,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陈国伟(美),郑宗愕.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97.

[2]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5-285.

(收稿日期:2011-02-12)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 下一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及整体护理观念在实际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