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时间:2022-07-18 12:15:18

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单位:255020 山东省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田秀娟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72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 72例患者全部造影成功。结论 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的相关情况,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股动脉; 护理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在DSAF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笔者所在医院成为中美脑中风协作基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全脑血管造影对判断动脉的狭窄闭塞的程度、范围、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1]。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现将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于2007年7月~2010年12月对72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均采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剌置人导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2例术中烦躁不安,术后3例述穿刺处疼痛,1例出现穿剌处皮下血肿。上述情况经过处理后全部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72例患者造影全部成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大多数患者术前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很容易表现为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对清醒患者及其主要亲属应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手术过程抗凝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和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伤口有异样感或热感增强等,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配合[2]。(2)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作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碘过敏试验等检查,同时作头部CT扫描及详细的专科检查。(3)做好基础护理:术前4 h禁食,以防术中、术后呕吐,术前排空大小便,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术前导尿或灌肠。更换干净病号服,取下项链、义齿和其他饰品以防术中伪影影响判断[3]。(4)术前训练:手术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24 h,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练习床上排便,指导伸髋平卧24 h翻身方法。(5)术前准备:行会阴、腹股沟、穿刺区域局部皮肤清洁,插管部位备皮。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皮肤感染、破损等;检查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后对照。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那钠0.1 g。(6)物品准备:准备好造影所需的各种物品及药品,常规检查造影导管、穿刺针及动脉鞘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日期;检查并提前试用高压注射器;备好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包、呼吸机、除颤仪、氧气、吸痰器等装置,并提前检查,保证状态良好。备好各种解痉镇静剂、抗过敏等急救药品。(7)环境准备:导管室按照手术室标准要求做好各项消毒及监测工作。术前1 h打开空气消毒器,手术结束时再关闭,地面用0.1%的“84”消毒液湿拖。

2.2 术中护理 (1)按照手术通知单查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以防出错。协助患者平卧,头部垫软枕或头圈,双手放于身体两旁并固定好,两腿分开放平。调整适宜的温湿度,尽量使患者舒服。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极片及导线要离开头颈部,以免影响图像。注射造影剂后患者会感到一阵灼热不适感,告知患者此时一定不要动,以获取最佳图像。如有其它不适,及时反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以改善脑缺氧。(2)做好术中用药。在患者左上肢或左下肢用Y型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其中一腔静脉输液,另一腔便于术中用药,以利于医生操作。调整好微量输液泵,根据医嘱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泵入或持续静脉慢滴。注意术中时刻提醒术者造影剂的用量,过量会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且密切观察过敏反应。(3)病情监护。因为术中手术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显示器上,故造影过程中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心悸等不适,注意患者的语言、肢体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术者,配合医生及时做好处理。在注入造影剂后,应时刻与患者保持联系,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入造影剂,并根据出现的反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4)术中配合。熟悉手术步骤及医生的习惯,做到提前心中有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术中需要及时提供造影所需各种材料,要看清各导管的型号、名称等,以防止出现差错。根据术中需要调整好高压注射器的各项参数,如压力、总量、速度等。管理好输液,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对肝素化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及时追加肝素,观察动脉加压情况,随时补充压力。注意做好手术者及患者的防护。无菌敷料及覆盖物尽量少沾液体或血液,避免发生感染。术毕拔管,局部伤口垂直压迫15 min后妥善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加沙袋压迫6 h。认真填写好介入手术护理记录单。

2.3 术后护理 (1)术后返回病房,要注意穿刺点的护理,沙袋加压包扎穿刺点6~12 h,髋关节应处于伸直位24 h,为防止术肢活动,可将术肢用绷带系于床尾。了解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24 h后可以解除绷带,患者下床活动。(2)注意穿刺肢体血运情况。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如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发绀,皮温降低,肢体发麻等,可能是包扎过紧或栓塞所致,应及时处理,放松绷带,以防造成肢体坏死。(3)观察生命体征24 h,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DSA是在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进行,术后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若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应警惕有颅内出血;若出现血尿、尿量减少,要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4)记录24 h尿量,观察尿色及肾区疼痛情况,术后注意大量补液进行水化,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出。

3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头痛、恶心、呕吐为造影最常见的并发症[4]。要注意头痛的部位、头痛的性质和程度,造影使用的高压注射可引起血管破裂或加重出血,对脑血栓形成患者,注意肢体活动度有无加重,同时注意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穿刺部位血肿是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发生血肿多是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所致[5];术后发生的血肿除血管壁损伤外,可为拔管后压迫不当或因咳嗽、打喷嚏,过早下床行走等原因所致的缓发性出血所致。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术后第2天换药,1次/d,局部涂2%碘酒,直至术后第3天。(3)血管内血栓形成是介入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栓塞以下的肢体温度降低,皮肤苍白,疼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栓形成多在术后1~3 h内出现症状,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4)血管痉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导丝、导管反复穿刺血管或在血管腔内停留时间过长以及多次穿刺、导管过粗、血管本身有粥样硬化等病变均可引起,表现为血管变细、中断、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和血液黏稠度增加。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栓形成。(5)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患者原有疾病、血管内操作不当及支架放置后造成粥样斑块松动或脱落有关。(6)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颈动脉狭窄导致脑血管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为了维持正常脑血流量,小动脉扩张,而慢性血管扩张可导致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无法适应颈动脉扩张术后的瞬时高血流量,从而导致头痛、癫痫、脑肿胀甚至出血。在处理上需严密控制血压、心率并给予对症处理。(7)感染:术后按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发生,同时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

4 讨论

作为神经科一种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脑血管造影虽然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但由于此术是一种有创检查,加之造影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造影中可能出现的突况、造影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能确保造影顺利实施,是造影成功的前提;术中密切的配合是造影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5];造影术后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4 h,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因此,应客观认识到其对患者有诱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求护士应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检查更加安全可行,对确保造影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凌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附16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4.

[2] 张金华,宜昕.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12):1141.

[3] 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5-358.

[4] 文霞.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1):42-43.

[5] 王希瑞.介入放射问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11-03-21)

上一篇: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