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荒的困扰

时间:2022-10-27 05:53:28

技工荒的困扰

国际权威人力资源调查机构万宝盛华日前在对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7万家企业调查后发现,技术工人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都比较紧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技术工人紧缺成全球趋势

人们对“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并不陌生,而“技工移民”似乎极少耳闻。近日,韩国政府推出了旨在吸引外籍“技工移民”的举措:从今年开始,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外籍熟练技工给予永久居住权,以解决中小企业熟练工人紧缺问题。

韩国并非移民国家,出台此规定,足见技术工人之紧缺。据韩国中小企业厅公布的数字,目前韩国缺少熟练技术工人近5万人。同时,韩国大学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甚至已经有很多大学生拟赴国外就职。

技术工人的严重不足不仅困扰着韩国,也困扰着许多国家。提起“德国制造”,人们总会想起优秀的德国技术工人。然而,德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已面临严重技工短缺。上世纪60年代,德国技工在所有工人中的比例超过45%,可到了90年代就下降到15%,现在只有近10%。德国制造企业协会负责人称,“德国制造”的美名很可能因此受损。

德国的“技工荒”现状也是整个欧洲的缩影。欧洲劳工联合会的一项报告显示,德国短缺技工达36%,法国为40%,英国34%。即使是状况较好的爱尔兰,也短缺17%。其中,最短缺的是建筑业的泥瓦工、水暖工、木工等。

与欧洲一样,过去50年来,美国制造业工人在所有工人中的比例也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过去10年,自动化和外包业导致美国数百万制造业职位消失。据《今日美国报》报道,从1983年以来,美国高级技工的就业岗位增加了120万个,增幅为37%,但是合格的技工却不那么容易找。那些经过特殊培训、掌握工作所特需的数学、计算机和机械技能的高级技工,在美国职场上炙手可热。在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他们可以拿到5万至8万美元的年薪,比许多本科毕业的新员工起薪都要高。即使是那些为了减少开支不得不裁员的公司,也不会裁掉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波音公司就曾消息称,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公司要大量裁员,但技术工人仍然十分短缺,他们还努力在海外寻找拥有此类技术的雇员。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去年对800家制造商进行了调查,超过80%的被调查者说他们严重缺少技术工人。有制造商表示,“如何雇到合格的工人”是他们经营中面临的最大课题,这不仅制约了厂家满足现有订单的能力,更限制了他们扩大生产。

在加拿大,由于目前人口呈负增长趋势,当地技术工人的数量也在减少,未来20年中至少缺乏300万技术工人。

13亿人口、7.1亿劳动力人口――这是中国20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中赢得制造大国声名的人力基础,而对于高级技术工人培育的长期忽视,却让这个制造大国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难堪: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数据,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均为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是60%~80%;同时近期《国际竞争力报告》也表明,全球47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国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熟练工人和熟练劳动力的易获得性,分别排在倒数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

知识的短缺与意识的偏差

有数据称,仅中国长三角16个城市120多万家制造型企业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目前岗位缺口就高达68%。而在世界范围内,技术工人短缺也让企业和政府颇为头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短缺?

首先要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技术和知识的短缺,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劳动力的短缺。以前的全球劳动力短缺的研究着重在于移民,即劳工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但进入21世纪后,更多体现出技术与服务的跨国流动,而不是人的流动。比如在美国的IT信息技术人员不用离开美国就能提供很多技术服务。

其次应该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一短缺。全球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个是市场的全球化,比如中国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一个延伸市场;另一个是生产的全球化,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很多国家将产品的制造外包给中国。比如一家在深圳设有工厂的美国家具制造商,他们一直向沃尔玛供货,但沃尔玛认为他们的价格较高。这家公司面临了难题:一方面他们要压低成本,一方面他们又要在中国寻找到合适的技术工人,而中国技术工人的工资这几年也在上升。他们只能另想办法去越南或者其他地方找更便宜的技术工人。还有一家美国佛蒙特州生产防雪鞋的生产商,由于美国劳工成本上升,不得不卖掉美国公司,把公司设在深圳,并派了美国的技术工人来这里教中国工人生产技术。但这位美国技术工人说,如果他教会了中国工人,将来他就得失业了。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影响了技术劳工的流动,这种流动有时候在某些地区也会表现为一种短缺。

此外,造成如此状况,其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看,有些国家不太重视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一方面,很多国家由于职业教育规模有限,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数量不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直接造成技术工人缺乏;另一方面,新技术、新科技造就出新的行业,也需要大量能掌握新技术、新科技的技术工人。但终因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的滞后,加剧了技术工人紧缺的矛盾。

从主观上看,则在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工人。德国曾以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而自豪。技术工人也的确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今天,德国的许多年轻人也不愿做技术工人,而只愿做“白领”,许多工种只能雇用其他国家的工人来做。德国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现在只有34%的人愿意从事蓝领工作,而10年前这一比例高达83%。虽然目前德国技工的收入很高,平均年薪可达3.9万美元,但和白领的6.5万美元年薪相比,他们仍是低薪阶层。

在美国,技工尽管是“稀缺资源”,但技术工人在美国仍然被人们归为“蓝领”,不是年轻人择业的首选。人们也都想做公司高管,父母也不愿孩子做技工。《洛杉矶时报》曾报道过一名叫丹尼尔・麦克的年轻人,他高中毕业后决定进入一所两年制的技工学校学习机床技术,同时在一家公司接受培训。但他的父母却认为,制造业工人是“穿蓝领工装、手臂上有刺青、下班后喝啤酒”的那些人,不是他们的儿子应该干的。事实上,麦克培训一结束,就拿到6万美元的年薪,而且公司很重视他,为了留住他,在培训期间就为他提供优厚的福利和养老金。

在日本,年轻人宁可“啃老”,也不愿意做技术工人。由于日本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比别的发达国家更严重一些。日本的年轻人宁可在家成为“啃老族”,也不愿意从事这种要求技术、劳动强度又大的工作。据《静冈新闻》报道,静冈县聚集了日本大部分重要产业,如汽车、家电等,因此需要很多中小企业来支撑,而大部分熟练技工也都聚集在这些中小企业之中。据该县经济研究所的调查,静冈的中小企业规模高达4.6万亿日元,其中60%以上的企业都存在人才难留的问题。该县的一家大型钢琴企业现在熟练工人严重不足,生产线上的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目前,这家企业正打算通过中国和韩国的分社调动人才,让中韩两国年轻人以研修的名义到日本工作。

此外,科技进步也是技工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技创新导致技术工人结构性短缺。以前德国生产的机械,技工靠纯技术就可以操作,如今需要电脑等多方面技能,仅机械行业重组和革新就导致每年大约3%的就业岗位流失。同时由于日益紧密的全球化,使得德国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接受过高新技术培训的技工也到中国、印度等国家淘金,他们在这些新兴国家可以赚到双倍的薪水。

技工荒将打破全球化公司格局

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而全球性技术劳动力短缺又会加快打破目前的全球化公司格局。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技工荒”,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选择了吸引外来技工。随着欧盟东扩步伐的加快,大量东欧技工拥入德国等西欧国家,仅德国就占15%。但东欧技工的到来并没有根本解决技工短缺问题,他们只填补了部分技术落后行业的空白,而德国需要的是汽车、机械类的高级技工。

此外,这种技术工人的流动也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技工市场。数据显示,由于人才流失,目前波兰的技术工人短缺达49%。

同样,并不是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劳动力,就不存在技术工人的短缺了。据了解,中国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很强劲的。一方面因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很快,所谓的工业化就是从农业向制造业过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升级,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数额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这些资金主要进入了制造业,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速度赶不上这一需求的增长。短期内会出现一个现象――不同的公司同时在争取同样的技术工人;技术工人转换不同公司,去寻找更适合或者薪水更高的工作。这就迫使那些不断失去技术工人的公司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或者重新设计他们公司的工作岗位。

由于中国的高级技术工人极端缺乏,如果没有一支庞大的高级技工队伍,中国很难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中国企业中,技术工人并没有起到塔基的作用。中国企业在从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自主创新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有些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是因为产品质量达不到外方的标准,这与缺乏高级技术工人是有关系的。产品中一个小小的制造质量差异,都可能使产品的售价有几十倍的差别。而目前中国产业工人的现状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占了相当大比重,而现在在产业工人的培训方面,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国家和企业的投入很少。培养出一支高级技术工人队伍,中国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

要解决这一问题短期内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外包。这可以很好地解决成本问题或是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最典型的是金融市场,全球的交易所是存在时差的,派遣工作人员去不同的地方。这样纽约在黑夜休市的时间,东京或香港的金融交易仍可以正常运作。软件方面像思科、IBM他们就是号称7天24小时连续工作;二是给现有的技术工人加薪。如果中国企业要真的吸引人才的话,必须改变观念,增加工资。在欧美国家,掌握着高技术技能的人才,已经进入高薪收入的主体;第三是重新对公司的工种进行重新组合以减少成本;第四是公司设立一些培训项目。据了解,目前中国最缺乏的是机电业的技术工人,这一领域知识老化的速度特别快。而与欧美国家的企业不同的是,OJP(工作中的培训)在中国特别缺乏。中国公司应该改变他们的意识,在这方面做出投入,不断更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中国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育,取决于在人力投资的多少。

然而,长期来看这实际是体现了一种市场力量,应该会自然地通过市场得到解决。人们看到这个行业的工资会上涨,他们就会有兴趣,供应就可以满足需求。波音公司最近一直在俄罗斯寻找能完成各种高科技项目的工人,IBM在印度聘请了大量IT雇员,这些大公司解决劳工短缺问题的案例,对于中国公司具有借鉴意义。这种全球性技术劳动力短缺会加快打破目前的全球化公司格局,比如最近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IBM的PC业务部门拥有上万名高技术员工,一旦这项收购成功,这些员工都将成为联想重要的技术力量。下一步,或者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国外直接雇佣更高层次的技术工人。

上一篇:曾焕沙:水手也飞翔 下一篇:无臂博士书写“有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