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考数学复习的策略

时间:2022-10-27 05:19:32

浅探中考数学复习的策略

中考数学不仅是选拔性考试,更是对学生初中三年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检查.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是初三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该如何改进复习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呢?对此我进行了探究和实践,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情况,微调复习方法

第一轮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分块梳理知识,使之形成网络结构,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提高对复习的认识;另一方面,应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愉悦、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在的能力.

第一轮基础复习通常是把精力放在基本知识、基本题型、常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上面,不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提倡将力气花在钻研难题上.在基础较好的班级,较多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情绪,觉得基础复习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我让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写题、说题,然后我加以点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各抒己见,互献智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以最佳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学习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更丰富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有时,我特意选一两道巧用基础知识解答的题目,集中学生注意力之后,再慢慢引导分析,或者先进行测验,检查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讲评,达到复习的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微调复习方法,很好地让学生过了“三关”:记忆关,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基本方法关,如解分式方程等;基本技能关,即给一个题,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尝试解决,较好地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分线组块,形成网络结构,使课本知识系统化,解题思路经验化,思想方法渗透化.

二、教师适当减压,用好现成的资料

中考数学重视对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对教材例题、习题的考查,能够结合实际背景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意义进行理解和应用.

近年中考题过半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有时直接就是课本原题,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我参加了多次中考备考,每次都是建议教师自己改编课本上的题进行复习,这个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是很花费精力的,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几个人改编出来的题怎么看,都觉得不如历年中考题那么好.中考数学复习肯定要以课本为主,而中考复习的某些资料把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用起来没有枯燥感.所以复习时,我将课本与资料结合使用.备课时,我很仔细地把资料与课本对比,其实资料中很多题都与课本上的题接近,教师只要深钻教材,不脱离课本,就能使学生夯实基础,在应用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是备课,就包含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还要制订各种计划,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等,并力求教案、计划等完美无缺,以备检查.而事实上,教学是复杂而又灵活的活动,在不同的学校、年级,做法应该说有些小差别,教师适当减压,也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题立足通法,兼顾巧法

数学中考比较重视学生对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偏、怪、繁的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应加强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熟练掌握典型例、习题的分析,解题思路、思维方法及常规解法.对适应面宽、应用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通法,力求熟练掌握,灵活应用;而对那些适用面窄、局限性大的某些特技“绝招”,应予以淡化,以免削弱对基本方法的复习和训练.要善于总结题型:一种题型一类解法,对于中考中常见的题型要保证学生每类题至少会一种解法,拿到题目后能马上识别出题型并知道从何处突破,如折叠型问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知识,遇到此类题目后可先在图中标出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在抓实了通法的前提下,要进行变式训练,克服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养成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中考数学复习中,解题在立足通法同时,也要兼顾解题的灵活性,拓宽思维领域,开阔视野,做到触类旁通、以少胜多,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第一轮复习时,对于主干知识、热点内容,可找一两道学生没接触过的较简短的巧题让学生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变通能力.

四、尊重差异,隐性分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经过两年多的初中数学教学,哪个学生处于什么层次,教师心中是很清楚的,但绝不能在班上公布,必须尊重差异,不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轮流回答、做题、说题的时候,对于优秀的学生,除了让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多问一点与该道题相关的;待优的学生,先让他尝试,看情况再适当提示.如果碰到很难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举手回答,通常会有几个学生一人解决一点,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再加以点拨,总结归纳,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中考复习期间,我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作业中有基础题,也有较难题,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不会在班上宣布哪个同学可以不做某一题.在教学实际中,有部分学生往往不会写某些题,教师应按其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如果有个别学生的确有能力,但明显不想动脑筋的,我个别找他,督促、辅导他把题目解完.

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利用好,运用隐性分层教学,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阶梯,就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发展.隐性分层教学既能真正体现教学平等,又能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学有价值、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五、加强难题的训练力度

中考是升学考试,试题除了要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外,也要体现考试的选拔,数学中考通常有十几分的难题,要取得中考好成绩,必须增强突破难题的力度.数学中考中的难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思维有一定的深度,技巧性较强,解题思路较新,但都离不开基础知识,所以必须强化对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所谓难题,只是让头脑多转几个弯,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抽茧剥丝,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任何难题都可以剖析成基本题求解,只要认真分析,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把未知化为已知、复杂化为简单、非常规化为常规,总会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对于难题训练,我会选择一本各省市往年中考题的参考资料,对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先略略看一下,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针对主干知识和学生思维不足,选出有新意、技巧性较强的题目,与学生共同分析.只要引导和训练得当,教会学生从题目中找到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难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中考数学复习是系统、完善、深化初中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掌握考试方向,了解学生复习情况,不断地调整复习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