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初中生数学作业质量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10-27 01:15:13

对提高初中生数学作业质量的几点做法

数学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然而,随着“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作业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拖交、不交、马虎、抄袭等现象比比皆是,作业令人堪忧。本文尝试从作业的形式、内容、评价三个层面对如何提高数学作业质量作出探讨,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参考。

一、 作业的形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形式多为笔答式作业,相当一部分数学作业都是针对同一知识点机械地、重复地训练。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单调的作业形式存在明显弊端,对学习功底较好的学生来讲,这种作业只是单纯动手不动脑的体力活,不仅浪费了宝贵时间,而且没有任何意义;对学习基础中下层的学生而言,极易被机械重复的训练弄得焦头烂额、深陷题海无法自拔,逐渐失去数学学习和完成作业的兴趣,这种形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数学作业也无法起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创新数学作业的形式,采取统一作业与分层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实现作业形式多样化。

(一)统一作业

所谓“统一作业”,即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基础性作业。无论是对学习功底较好的学生,还是对学习基础中下层的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充分掌握当天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因此,统一作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不可或缺性。在统一作业的安排上,应注意数量的控制,题目应量少而质优,能够高度概括当天课堂活动中所学内容,通过少量习题的训练,对当天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为完成后面的分层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又被称为个性化作业,它是根据学生不同基础层次而设置的作业。具体来讲,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在深入了解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分层次设置阶梯型作业,为学生提供择题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根据自身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作业安排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般来讲,“分层作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在作业编排上,应尽可能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置相应难度的题目,在难度值的把握上注意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贴合生活实际,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目的。②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自行选择一个层次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每一位学生来说,这种作业既不会是自己无法完成的,又在统一作业的基础上有所拔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质量也有了保证。

(三)多样化形式

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扩大数学学习的知识面,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如,制作数学小报、撰写数学学习日记、做小实验等。

二、作业的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学习数学的意义最终也是为了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最好的题目不是来源于各种教辅资料,而是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生活为数学学习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场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最真实的舞台,生活中的每一个情景都可以衍生出多种数学问题,生活是数学作业的素材库。借助生活中的现实场景,丰富作业内容,使作业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帮助学生树立“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三、作业的评价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作业的评价直接关系着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作业的评价在提高作业质量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的作业模式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家长都加入到作业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 学生自评与互评

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做作业的全过程进行一个简短的综述,对自己进行比较中肯的评价;实行互评制,学生在指正其他同学作业中存在的错误的同时,潜意识里也会让自己提高警惕,对同学给自己指出的错误,往往会印象深刻。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降低学生作业出错的几率,提高作业质量。

(二) 家长辅导与评价

作业作为课堂活动的结束模块,一般发生在教师视线范围之外,这就需要发挥家长的辅导作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家长应适当加强监督管理,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对学生解题中的疑难困惑,家长应予以疏导。作业完成后,家长应协助检查,及时指出错误并指导改正,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

(三) 教师评价

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最佳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这一交流平台,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作业完成情况,在作业批改结束后写上适当的评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建议为辅。教师的评语不仅能够传递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给予及时关注,短短的一句评语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初中生而言,适当的作业安排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教师而言,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能够帮助教师有效检验教学成果。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适当增加课时、放慢进度、强化理解,从而达到“用作业检验教学、以作业促进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利用生成资源,打造精彩英语课堂 下一篇:英语课前“热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