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与国政: 零和性与民族性

时间:2022-10-27 12:32:33

足球与国政: 零和性与民族性

神秘的巴洛特利“思考人生”之后终于为意大利锁定了胜局,而赛后意大利的欢呼与克罗地亚人的落寞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前文所说,足球场上一幕幕的众生相既是人们心情的写照,也是足球世界残酷本质的映射。足球从来不相信眼泪,尽管多年后我们或许还会记得那些英雄折戟、壮士断腕的悲壮,但是竞技体育的核心目标——胜利,往往才是历史选择记录的内容。

足球与国际政治的零和性

A组的俄罗斯本来还在设想自己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会是德国还是葡萄牙,结果希腊的神话再次闪耀,他们甚至连哭泣的时间都不曾拥有就打道回府了。捷克人更是死里逃生,东道主波兰人的黯然神伤与捷克人的欢欣雀跃,悲喜持续在足球世界演绎着命运的残酷。B组那优雅高傲的荷兰本打算再次绽放郁金香的娇艳,可现实把低地人从梦想拉回了现实。丹麦的童话则未能与希腊神话同现于世,这个古老的王国也凄然离开了欧洲杯。C组的克罗地亚直到最后一分钟依旧没有放弃,尽管他们从意大利人进球之后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算是没有被突然死亡。而爱尔兰的离去尽管早有定数,但从其主帅特拉帕托尼的脸上,我仍然看到了不甘。西班牙或许侧面上帮助了意大利,但是如果这场球对于西班牙的小组出线乃至小组第一毫无影响的话,为什么不尽早消灭掉一个竞争对手呢?只可惜最后一场小组赛的西班牙差点自身难保,与其说是帮助意大利,不如说是帮自己。D组的乌克兰至今仍然在抱怨裁判的失误,没有看到那么明显的进球是不可饶恕的,而对于英格兰,他们则认为那只是个错进错出的误判。

这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一个客观事实:足球是一项零和运动。所谓零和,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双方得失相抵,总数为零。这是裸的丛林原则。或许足球没有刀光剑影,但是从荷兰著名球星斯奈德的泪水中,我们难道就没有感到那份无奈和凄凉么?看到巴洛特利与爱尔兰守门员吉文交换球衣,我们也会对后者在本次欧洲杯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但意大利又何尝不是那个差点“被出局”的倒霉蛋呢?足球那零和的本质表露无疑。

与胜利维系球队继续留在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惊艳一样,生存是国家的第一要务,丛林原则一直都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性原则。近代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霍布斯,写了一本传世名著——《利维坦》(西方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凶残无比)。书中认为,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状态,即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他对这种状态的描述被后人形象地称为丛林原则。霍布斯并不是没有看到人类合作的前景,但是霍布斯认为只有强大的“利维坦”,也就是国家——绝对权威的建立才能帮助人们守护自己的安全。很遗憾的是,在国际社会中,这种强大权威从不存在。

有人会说,自从1945年乃至冷战结束以来,和平足够漫长了,全球化与相互依赖已经让大国不得不摒弃了所谓的冷战思维和霸权战争,国际合作将取代国际冲突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现象,军事的作用正在下降等等。这种思考并非一无是处,然而国际政治从来都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与足球一样,是零和游戏。只要这个基本事实不发生变化,大国政治的悲剧就很容易重演。同样在上个世纪初,学者安吉尔撰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幻觉》,他认为战争已经只是人们产生的幻觉,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得各国紧密共存,息息相关,所以战争是不可能重现的。结果没过几年,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并不比当今社会差,反而更加紧密。

实际上,国家经常关心的并不是它能够获得多少利益或者权力,而是他比其他国家多或者少获得了多少。换言之,国家关注的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因此国际合作是国家面对现实的妥协,但合作的原因却未必是国家希望合作。合作可以使多方获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互利共赢将取代零和博弈,在我们看到美国“世界警察”的狰狞一面之后,如果安心享受和平带来的舒畅,那么我们也很容易成了欧洲杯上的荷兰,没有人不对斯奈德的哭泣痛心,但是作为国家而言,零和博弈使得我们只能如此。

民族性、足球与国际政治

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也是一种民族性格的体现,这种民族性又植根于国家文化之中。每个国家的足球都带有非常深刻和明显的国家性格,同样民族性格也会影响到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状况,这也是足球与国际政治的重要连接点。

比如在两千年前凯撒征服欧洲的阶段,英国人被称为不列颠人,“不列颠”的原意正是“蛮族”。实际上英格兰的足球长期以来也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高举高打,以长传冲吊为主,打法总体上来说比较简单。只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世界足球的总体进步,英国人也开始玩起了技术,诞生了众多类似贝克汉姆这样的技术流球星。作为足球的鼻祖国家,英格兰目前以防守反击为主,成绩总是与名声不那么相符,这也确实让人想起了不列颠人与欧洲大陆“接轨”的千年经历。最初就是与凯撒的罗马军队的对抗,但是表现非常令人失望,几乎不堪一击。随后300年间,这块蛮荒之地先后受到罗马文明的沐浴以及基督教文化的洗礼,到11世纪,诺曼征服,为这个岛国带来了质变,英国学习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权谋之术,也创造出最适合自己的霸权之路,也就是我们反复提出过的“离岸平衡手”。英国最终在16世纪末期开始挑战西班牙的霸权,而在18世纪则完成了“大英治下的和平”这样的壮举,而在今天,也没有国家可以否定英国的政治影响力。与之相比,英格兰的足球逊色很多,但逻辑上却也相似。英格兰足球从早期的高举高打、长传冲吊过渡到现在的建立在一定技术之上的防守反击战术,明显受到欧洲大陆鼓励技术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埃里克森、卡佩罗这两位长期在意大利执教的主教练影响,其足球思路明显走向了防守反击。于是与1998年世界杯同阿根廷那场世纪大战不同的英格兰逐渐浮出水面,2002年世界杯英格兰与阿根廷的小组赛就十分明显,比意大利更追求防守的极限,伺机反击的英格兰最终1:0小胜阿根廷,后者则由于这场比赛的失利遗憾出局,英格兰也算报了1998年世界杯的一箭之仇,同样也是对马岛战争的延续做出的最好回敬。

显然,英格兰的足球文化与其国家政治一样,深受欧洲大陆的影响。而在足球和国际政治同样折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性格往往决定国家成败方面,欧洲大陆从近代开始出现的其他霸主和霸主候选人就更明显了。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与德国都非常鲜明地印证了这个道理。前面三个国家的艺术气息十分浓厚,往往喜欢陶醉于生活的奢华之中,因此即便意大利地区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即便拥有马基雅维利这样的政治大家,却直到19世纪才得以建国。即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想要有所作为,却最终都落到一个得不偿失的境地。西班牙的衰落源于他们除了掠夺财富之外无所作为。贵族们生活奢侈,歆享于天堂的艺术之中,塞维利亚的老巷可以走出唐璜、走出毕加索,却走不出拿破仑和伊利莎白女王。荷兰人总是十分高傲,梵高毕生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这对一个志在称霸的国家来说,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这几个艺术国家的民族性格作用在足球上,结果自然也会不同了。足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比如西班牙的艺术流派打法酣畅淋漓,犹如绣花一般的传递恨不得要把足球传到对方球门中去,缠绵而悱恻。但这也正是它的弱点,尽管西班牙今年成绩非常之好,但这也是建立在其国内出现几个十分优秀的后卫基础之上的,我印象中的西班牙经常是1998年世界杯被尼日利亚的奥利塞赫绝杀的那个西班牙队。而荷兰人则是飞翔的,狂傲不羁的,有人说永远不要担心荷兰人,因为他们会自己把自己打败,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本届欧洲杯。顺则气吞山河,逆则龙游浅滩,缺乏坚忍和团结,追求个人表现则是荷兰足球的死穴。

有人说德国人生来就是哲学家,但是德国人是实用主义者,他们的严谨和追求整体性充分体现在国家政治之中。正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德国有能力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也有能力在战后实现再次崛起。在足球世界,德国也是如此。德国足球的外号是“战车”,意指其足球的整体性和严谨性之强,而其球员则都只是战车之上的零件,不论德国球员的名气如何之大又或者如何默默无闻,也不论状态如日中天抑或桑榆暮景,只要组成一支德国国家队,大家捏合到一起就有着非凡的战斗力,而且从不会出现完全由一个人主导球队的情况。

随着比赛的深入进行,目前欧洲杯的八强已经决出,或许应该说真正的欧洲杯才刚刚开始,只有淘汰赛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足球的魅力,西班牙与法国的鏖战,英格兰与意大利的对决都将注定是经典,而笔者也将在下期为本届欧洲杯的结局带来国际政治角度的评论。

上一篇:与儿子生活细节他教我吃饭的礼节 下一篇:社区里的活我都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