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湾:即将成为最“热”的地区

时间:2022-09-03 01:46:31

前不久,尼日利亚发生20年来最大空难事件,导致150多人遇难,其中包括至少六名中国乘客。这一事件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几内亚湾,在看到其落后的基础设施之余,也注意到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几内亚湾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最大的海湾。狭义上讲,几内亚湾西北起于利比里亚的帕尔马斯角,东南止于加蓬的洛佩斯角,沿岸有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以及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十个国家。广义上讲,几内亚湾继续往南延伸,包括刚果(布)、刚果(金)和安哥拉三国。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内亚湾沿岸先后发现石油,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8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0%。其中,尼日利亚约有360亿桶,日产量约200万~260万桶,为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另有已探明天然气5.3万亿立方米;安哥拉约130亿桶,日产量约180万桶,为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天然气储量约7万亿立方米。据预测,未来几年几内亚湾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得到较大提升,如到2015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日产量有望增至370万桶,安哥拉达250万桶、赤道几内亚达65万桶。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原来的贫油国如加纳和科特迪瓦,都将跻身于产油国之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甚至有可能成为“非洲的科威特”。

比较而言,该地区的石油有四大特点:一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海上运输十分方便;二是石油品质高,多为浅层低硫石油,易于开发和提炼;三是深海石油储量非常丰富,据估计高达145亿桶,远超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墨西哥湾(124亿桶),以及西欧和北欧(31亿桶)、亚太地区(21亿桶);四是该地区产油国对石油的依赖度普遍很高,如按石油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赤道几内亚高达86%,其次是加蓬73%,按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来看,安哥拉高达90%,其次是尼日利亚83%。

在全球能源供应高度紧张、能源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有人预言,几内亚湾即将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也有人认为:迄今为止,大国对非洲的争夺共出现了三轮,第一轮是殖民时期列强瓜分非洲,第二轮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非洲,第三轮则是正在上演的以石油为诱因的新老大国对几内亚湾地区的你争我夺。

美国:视几内亚湾为“战略利益区域”

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确保本国能源安全,是美国新时期能源战略的核心。据此,美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同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沃尔特直言不讳地表示,“非洲石油对美国来说是国家战略利益之所在,而且在将来会越来越重要,我们就是要开发这一资源,并将其运回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提出:非洲石油占美国进口石油总量的比例应从现在的15%提高到2015年的25%。

其中,尼日利亚是美国全球第五大石油供应国,排在加拿大、沙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之后,约占美国进口石油总量的8%。安哥拉紧随其后,约占7%。其他几内亚湾产油国也向美国出口一定数量的石油,如加蓬将45%以上的石油出口到美国。目前,美国石油公司正逐步向整个几内亚湾地区扩张,未来20年的投资预计将超过600亿美元。对此,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称“几内亚湾成为美国市场上增长最快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基地”。

为了确保美国在几内亚湾的重要利益,美国政府明确宣布几内亚湾为美国的“战略利益区域”,予以特别重视和保护。美国进行军事部署调整,成立专门的非洲司令部,其目的之一就是为美国在非洲、尤其是几内亚湾的能源安全提供军事保障。美国原先试图将该司令部设在非洲,其中几内亚湾国家利比里亚一度是热门选择,但由于遭到非洲国家的普遍反对而未果。2009年8月,希拉里担任美国国务卿后首访非洲,七个国家中有五个为几内亚湾国家,足见其良苦用心。

欧盟:竭力维护其传统影响力

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曾经是几内亚湾各国的宗主国,至今它们之间大多还保持着特殊关系,欧盟从骨子里仍然视几内亚湾为其非洲后院的一部分,并在该地区的石油资源开发中占有一定优势。如在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尼日利亚,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至今仍控制着该国石油生产的一半多。在曾是法国殖民地的刚果(布),该国石油生产主要控制在法国道达尔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等外国石油公司手中,石油利润分割比例为:法国占72.5%,刚果(布)仅占27.5%。这种状况是历史原因造成,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欧盟对石油资源同样饥渴,2000年欧盟委员会发表能源安全绿皮书,称欧盟成员国将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和能源产品,而本区域内的能源产量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欧盟对外能源依存度将日益增长。目前在欧盟的进口石油中,来自几内亚湾的石油占7.1%,其中葡萄牙从几内亚湾进口的石油占本国进口石油总量的比例在欧盟各成员国中最高,达27.9%,其次是西班牙21.4%,法国13.1%,德国4.4%,英国最低,只有1.1%。从供应方来看,尼日利亚是欧盟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其次是安哥拉、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等。

俄罗斯:意欲重返几内亚湾

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在非洲展开全面争霸,扶植各自的附庸或者人,对非洲大陆产生了很大影响。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非洲、在几内亚湾的影响力骤然下降,几乎失去了所有地盘。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元气逐渐恢复,俄罗斯开始酝酿重返非洲和几内亚湾的计划。2007年,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访问非洲三国,其中几内亚湾的安哥拉是第一站,加强油气领域的合作是双方讨论的重点。2009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非洲四国,其中就有两个几内亚湾国家,能源合作仍然是重点,并就此签署了一系列文件。此外,俄罗斯重视加强与几内亚湾富油国的关系,竭力扩大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

日本和印度:试图“一箭双雕”

在几内亚湾问题上,日本和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两国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进口依赖度很高,都渴望在几内亚湾油气领域中占得一席之地。二是两国都在极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希望能够得到包括几内亚湾各国在内的非洲大陆的支持。三是在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上大致雷同,包括承诺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加大对几内亚湾地区油气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召开印非合作论坛、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等。

通过这些努力,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日本国家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安哥拉、科特迪瓦等几内亚湾国家获得了一些石油区块的开采权,尼日利亚成为印度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从2011年第一季度末起,印度已超过中国,成为安哥拉石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不过,日本和印度寻求“入常”的努力并未取得多少效果,“一箭双雕”的算盘难以实现。

中国:在几内亚湾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企业进入几内亚湾的时间较晚,以尼日利亚为例,直到2004年,中石化才获得两个石油区块的开采权,此后中海油和中石油又相继进入,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足足晚了半个世纪。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时刻面临来自西方的敌视和阻挠,西方炮制的“新殖民主义论”、“能源掠夺论”等恶意论调在非洲从未消停过。

不过,中国石油公司参与几内亚湾油气勘探和开发存在一些有利条件:首先是中非传统友谊深厚,几内亚湾各国对华友好;其次是该地区国家和人民希望中国参与其能源开发,以打破西方石油公司的长期垄断;第三,中国石油公司逐渐积累了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和资本,已经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几内亚湾油气资源市场。无论怎样,中国石油公司在新形势下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走进几内亚湾这一日益重要的世界产油区,探索新思路,推行新策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该地区的能源合作,为实现我国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跳出进口看进口,平衡背后找平衡 下一篇:小国崛起:大国角逐的另一面镜子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