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道德论文:医院道德监管与预防透析

时间:2022-10-27 12:15:51

医院道德论文:医院道德监管与预防透析

作者:梁建业

医用药品市场和医疗设备市场的这种产品虚高定价和“暴利”,也为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引发医院道德风险提供了先决条件和腐败土壤。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由于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的预防医院道德风险的制度、法律和法规,现有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加上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为医院道德风险的发生埋下了祸根。例如,第三方按项目付费的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医患双方的利益完全一致,医生愿意提供数量大、质量高、价格昂贵的医疗服务以增加其收入,患者则希望得到优质足额的医疗服务以提高自身效用,道德风险由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而产生。此外,对因道德风险引发的医患纠纷及相关问题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一方面,容易发生患者“过分”张扬权利,使“医闹”有了可趁之机,另一方面,也使少数医务人员钻法律空隙、等医疗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医院领导不重视行业作风建设。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在利益驱使下,一部分医院领导为了医院的发展,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医院的公益性质、社会效益和职工的医德医风教育也在所难免,由此使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误入歧途,引发道德风险。例如,有的医院把全年的经济收入指标下发到各个科室,并与医务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导致开单提成、大处方、不合理用药和检查、乱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愚昧无知和舆论误导对医务人员造成的压力。医学本身具有高风险性、患者个体差异性、病情发展难以预料性、诊疗手段的不完善性、治疗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等显著特点,也是引发医院道德风险不为人知或不愿意知道的原因之一。社会上一些人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对医学的特殊性缺乏正确认识,不尊重科学,在过高期望值的驱动下,往往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种以结果来衡量医疗行为等社会上存在的道德风险,也变相地促使医院道德风险的产生。社会过高的期望值加上一些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错误报道,使许多社会问题和家庭矛盾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恶化,心理压力增大,自我防卫意识增强,在诊疗过程中出现恐惧、自信心下降、不作为、缩手缩脚、不敢冒风险、怕担责任等现象。

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医院的公益意识,加大政府对医药企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以及对医院的投入和监管。如上所述,医院道德风险的发生不仅是医院的问题,也涉及到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各个层面。因此,要防范或降低医院道德风险,首要的是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理顺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支持医院做好医疗服务。其次,在强调公益性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补偿机制,加大对医院的经费投入,调整收费标准,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遏制医院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为群众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再次,通过对医药企业产供销环节的整顿,严厉打击不正之风,减轻患者负担。第四,加强政府对医院的监管,督促医院依法依纪依规经营,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医疗行业的潜规则,同时要保障医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和报酬。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保证医疗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患者的基本就医权利。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医疗行业相关制度建设的滞后也是导致医院道德风险滋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卫生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的制度,为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营造有序的就医环境、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奠定法律和制度基础。在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处理中,要对医疗工作本身的高风险和特殊性进行考虑,建立科学、客观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责任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此外,要加快完善政府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同时,开放竞争性的医疗保险市场,引入民间医疗保险机构,打破由政府独家运作医疗保险的垄断局面,通过有效的支付约束,引导医疗市场的良性发展,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医疗支出,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从制度上避免医患共谋引发的医院道德风险。加强政府对医院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为医院营造公平、合理、安全的就医氛围。各种媒体对医院宣传的舆论导向在防范医院道德风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少数媒体对医院的不实报道严重损害了本已雪上加霜的医患关系,不但不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而且,也使患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各级政府有责任督导舆论界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原则,正面宣传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生动事迹,对个别医疗纠纷实事求是的报道,以期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生命、尊敬医务人员、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使医务人员真正成为治病救人、保障人民健康的天使。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和行业作风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待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优秀的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是避免道德风险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宗旨、精神、使命和理念,使医院的主导理念和个人价值选择相契合,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职业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使其在诊疗过程中时刻不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天职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自觉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做好廉政风险防范[4]。

医院道德风险的防范重在领导干部的导向作用,院科两级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和性质,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督促领导干部洁身自好、防腐拒变,为防范道德风险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警示有业务处置权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依法依纪依规地做好本职工作,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加强院务公开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民主管理和院务公开工作至关重要,要把医院涉及到患者利益的有关信息尽可能多地以各种形式向患者公开。例如,收费项目明细、诊疗操作的风险等。要在诊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健康知识,耐心诚恳地回答其提出的有关问题,宣讲合理用药和检查的意义等,以期与患方取得共识,保证医患双方的安全。加强经营管理,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医务人员待遇与其辛苦付出和承担的风险、责任不成比例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是防范医院道德风险的一个根本措施。国家和政府要在政策和财力上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支持,保证医院能在充分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使医务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医院要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要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和手段的实施,强化医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效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核算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报酬,使其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同步;要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使职工能够安心工作,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化解医院道德风险的一副良药。要在医务人员中大力倡导和强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并将其付诸到实际工作当中;要教育职工为患者提供医学人文关怀,注重文明礼仪,知道尊重患者,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想、急患者之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互动、共赢的关系,减少因医疗纠纷引发的道德风险。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建立健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完善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医务人员的依法行医意识,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规范执业行为,减少诊疗过程中的随意性,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防范和降低医务人员的道德风险。

上一篇:人才培训论文:当前校园法律人才培训诌议 下一篇:官员道德论文:官员道德责任追究疑问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