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习题讲评环节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2-10-27 12:14:36

浅谈小学数学习题讲评环节的优化设计

小学数学习题讲评,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又是借此开启学生智力、提高能力、启迪思维的过程。即便从教师角度讲,也是一个全面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讲评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诸多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讲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就题论题,缺乏对题目的深入研究。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别数学教师在习题讲评时缺乏对题目中全部有效信息的深入研究,如题目讲解要达到的层次与目标、作用与效果,以及答案设计的过程、讲解与呈现方式等,使讲解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读答案与纠错阶段。或者对题目泛泛而讲,毫无重点,目的不明,层次不清。这一现象还直接导致了讲评环节应有的举一反三、查漏补缺以及讲评后的补充练习、拓展创新等环节的缺失,或者蜻蜓点水,缺乏深入。

2.认识不足,缺乏对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的习题讲解重点虽是学生的易出错问题,但却方法不当,仅停留在“出错――纠错”的初级阶段,缺乏对易错题目的知识背景、题目类型、表现形式、出现原因、出现频率、指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相关学生学情的必要分析与研究。虽有教师意识到对错题资源需要收集、分类、整理与利用,但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教师的懒惰行为直接导致学生在错题资源的利用方面乏善可陈,一错再错成为必然。

习题讲评过程中的问题当然不只这些,但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基本一致。一是对讲评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认识到教师讲评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正确选择讲评方法。二是教师的懒惰与懈怠,使讲评的随意性增加,放任不良效果的出现。

二、讲评环节的优化设计策略

讲评环节的优化设计,为学生巩固新知、应用技能、拓展创新,以及通过建立知识间的有效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机会。鉴于讲评环节的重要性,结合存在的问题,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讲评形式应重视互动。部分教师认为,既然学生的题目出现错误就说明学生在此类题目的解答方面无可取之处,就要“我讲,你听”,使讲评课堂成为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一讲到底。事实上,学生解答错误题目不假,但可能只是计算错误,思路却是正确无瑕,亦或者思路有误但仍有可取之处。所以,在讲评环节,教师要仔细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习题讲评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双方思维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既使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有效价值信息得以展示,又使师生从对方那里获取与题目解答有直接关系的信息,也使教师的有效解题思维得到必要的完善,充分利用教学智慧,及时思考并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更加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解决问题: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宽是7厘米,它的长是多少厘米?

根据事先对学生解题状况的了解,我首先指定一名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他写道:

7×2=14(厘米)

30-14=16(厘米)

16÷2=8(厘米)

答:它的长是8厘米。

我请这名学生讲解这样作答的理由。这即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使教师充分了解到学生思维的状况。学生的表述,也使其他学生产生共鸣,这也是一个生生互动的过程,是一种有益的交流。

有学生嫌弃这名同学的答案过于罗嗦,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了黑板上。他这样写到:

(30-7×2)÷2=8(厘米)

我请其他学生对这一算式进行思考,并请这名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有学生思考后认为,这名同学的算式,实际上是前一名同学的三个算式的综合,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同。

在我也表示认同后,又请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用来解答这个问题。一时间,学生们热烈讨论。在我提示学生思考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宽)×2=周长,并逆向思考后,有学生恍然大悟,遂得出如下算式:

30÷2-7=8(厘米)

对于这名同学解题思路的讲解,有其他学生表示同意。我又请了两名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三方互动,以及后面的补充练习,很多学生接受了这一解题方法,解题能力也大大提高。

2.讲评内容要有所选择,并有所拓展。教师习题讲评不应均衡用力,而应有所重点,有所选择。其依据,一是习题设计的目的,二是学生的答题状况。例如,形成性习题和诊断性习题的讲评重点即有所不同,前者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讲解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后者则仅仅意在帮助学生修正错误。

例如,我曾自编习题对学生的“倍数”学习做初步的诊断性测试。其中一道解决问题是:“小红有20颗水果糖,有4颗棒棒糖,水果糖的数量是棒棒糖的几倍?”要求学生解答。正确的解答算式应为:20÷4=5。这里,虽然在此前的新授课过程中,已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研究教材上同一类题目的解答范例,并明确要求他们不要在算式后面加“(倍)”,但仍有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时出现错误,而这也正是习题检测的目的与讲评重点所在。

对讲评内容的拓展,实际上是一个内容不断加深、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要根据实际学情有选择的进行。如前者提到的“计算长方形的长”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既可算一例。

3.讲评过程中,要加强对以往相关错题资源价值的合理利用。错题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上的难点,如不能彻底解决,极有可能会周期性再现。所以,教师讲评环节再次触及相关知识点时,要结合新近出现的错误题目,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再探究,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再认识,以使错题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资源。

总之,有什么样的讲评设计,就会有什么样的讲评课效果。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讲评设计的重要性,并据此开展讲评课教学,以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赋予学生数学精神成长的重大意义。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中考语文复习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发展中的不足以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