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在ICT转型中闪光

时间:2022-10-27 12:06:00

融合通信在ICT转型中闪光

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的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

关键词融合通信业务能力引擎企业信息化

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对中心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服务中得到最大的体现。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的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

开放的业务模式

在传统电信业务向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演进过程中,业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业务模式中,,用户只有电信产品的“使用权”,没有电信产品的“创造权”,这样的环境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产品的用户适配度、丰富度和满意度。在ICT业务中,企业更需要的是引用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改变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将电信运营商一家来推动的模式转变为电信运营商“筑巢”,应用提供商AP和企业用户三家互动,共同推进的模式。

1.积极有效地开放电信已经被市场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经建设的ICT能力,让各类AP一起共建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务生态村,同时电信运营商还要做好示范。

2.在电信业能力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站在市场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事实同时也证明只有众多AP的参加和中国元素的加入,生成的业务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业务体验的业务。

3.积极有效地降低电信能力的使用门槛,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用户、AP的电信能力调用简单性和有效性。

4.电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挂钩,使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产流程的运转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终实现信息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大量涌现出来了,但目前还处于原生态的状态。

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需要支持三大商务模式:AP业务自营模式,适合于业务的哺育期,运营商提供通道合作,业务上为通道占用型;AP业务承载模式,适合于业务成长期,运营商提供资源合作,业务上为资源出租型;AP业务托管模式,适合于业务成熟期,运营商提品合作,业务上为市场共享型。

6.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的盈利方式上,运营商从保存或逐步减低前向收费,转向积极发展和拓展后向收费,AP则积极发展业务分成。探索开拓后向收费为目标的商企客户服务盈利模式,不仅是目前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固网运营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电信网盈利必需的商业手段。

7.在企业信息化业务中使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从外挂方式向内嵌方式演进,从拉式向推式业务发展。

选择技术模式

除了业务模式的转变,选择正确的技术模式则是打好ICT转型这场硬仗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看来,NGN和IMS体系开展“融合通信”业务的技术模式是多种备选技术模式中最适合中国电信运营商发展和演进的模式。基于NGN和IMS体系更易对客户提供电信级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也能可靠地实现国家交给大型国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的监管职责。

但在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中,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已经不可能由电信运营商一家完成,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信任域提供电信运营商的多媒体业务,第三方合作者作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体业务,为此在NGN和IMS体系架构必须引入SACF,通过SACF,电信运营商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体业务进行开放和业务管控。

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支撑系统的构架(俗称大网能力)已经相当复杂,在基础网上已经有PSTN网、PHS网、CN2骨干网、IP城域网、传输网、服务和支撑网等,在业务网上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门户和客户端、充值和支付平台、互连星空平台、商务领航平台等。电信运营商在提供“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时往往会构架一个一个业务孤岛,每个业务平台都在重组大网能力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这种业务网“融合通信”业务和固网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复杂度和业务成本,这点在“商务领航”业务提供中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而且众多的平台的涌现和提升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电信运营商对于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管控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通过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为封闭的电信基础网和业务网构架一个业务开放层,既完成了“融合通信”业务的开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信息化“生态村”。

创新的三大关键点

在企业信息化服务及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目标确定后,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电信能力的开放要取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电信能力使用的门槛,在电信能力和企业应用之间必须构架一座桥梁,那就是业务引擎。在这方面国外的主流技术有Par-lay技术、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国外异构网络的中间件只局限于电信业务网信令管控和企业AP的API翻译,没有涉及业务能力增强部分,但对于国内现网的具体情况,业务引擎必须增加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业务能力填充,以达到业务的现网可用性。

电信“融合通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电信通信能力的开放已经走过了电信业务仿真、电信能力的IP化程序调用、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能力调用三大阶段,这里除了国际主流技术的引进,也有大量中国通信技术人员的创新,电信能力开放技术手段应该跳过仿真和程序调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驱动的模式,因为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贴近企业客户服务消费习惯。

2.业务引擎内含管控和业务两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体,业务能力是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增强,尤其在现网转型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阶段,即便在软交换完全成熟时也不可能具备海量能力。业务引擎的业务能力增强应基于电信大网能力不足时的填充原则。

3.积极引进消化国际成功的技术,创新国有或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以管控信令翻译为核心形成IMS的SACF定义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产业链管理

通过价值链管理,打造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上海电信通过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开放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和业务的能力,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成功打造了“商务领航”融合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互惠共赢合作模式。该模式逐步形成以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产品及服务”、设备资源拥有者的“设备资源及服务”、研究咨询机构拥有的“技术资源及服务”、中介机构拥有的“客户资源及服务”的捆绑营销模式和利润分配模式,以整体服务优势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模式支持其信息化,促进在多赢目标下的整体盈利,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进而使应用服务运营商、软件商和资源提供方的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成为现实。因为“商务领航”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门槛,减轻了资金压力,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例如,中国电信推出了“号码百事通”业务。这一系统将承载涉及全市企业发展整个过程的相关内容,政府部门、公益性机构、商业机构都将纳入其中,从而支撑上海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转,实现企业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有效衔接。采取“政务加商务”的模式,不断丰富“号码百事通”的服务内容,向“一站式、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服务方向努力。

上一篇:投资:探寻“又好又快”的真谛 下一篇:中国铁通 专业化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