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

时间:2022-10-26 04:32:29

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86.7 G478.2 R512.6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41-02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感染;免疫;学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危害大,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一般人群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虹口区作为上海市试点区之一,于1986年即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的免疫工作,免疫程序按0,1,6个月执行。为掌握本区在新生儿期全程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的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开展了此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虹口区25所中学、15所高中内随机抽取3所初中、2所高中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中随机抽取1990年1月至1996年7月出生(13~19岁)且有明确全程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史的学生,经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年龄段105名,共735名,其中8名因血清量较少无法检测,实际纳入结果分析为727名,其中初中生391名,高中生336名;汉族占99.04%。

1.2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按照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上海市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疫苗接种史和乙肝感染可疑危险因素,包括家人及周围接触人群乙肝史、侵入/创伤性医疗史、创伤性美容史、饮食史和个人卫生习惯五大类26个因素。

1.3血清学检测 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4mL,经分离血清后送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采用Abbott检测试剂,试验方法为微粒子酶免疫测定(MEIA)法,检测设备为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 Plus型全自动免疫发光检测仪,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以HBsAg或抗-HBc任意一项阳性者判定为HBV感染。

1.4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3.0将调查问卷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严格双人录入数据库,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乙肝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首先以X2检验对26个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筛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4个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因素。

2 结果

2.1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调查对象中HBV感染16人,感染率为2.20%(95%CI=1.26%~3.55%),HBsAg携带率为1.10%(95%CI=0.47%~2.16%),抗-HBs阳性率为34,25%(95%CI=30.80%~37.83%)。不同年龄中学生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小年龄组(13岁)抗HBs阳性率为最高,中学生抗HBs阳性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X2=11.74,P=0.001)。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和抗-HBc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抗HBsAg阳性率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中生HBsAg携带率、抗-HBsAg阳性率均高于高中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乙肝感染危险因素将HBV感染的16名中学生与其余711名学生进行乙肝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以单因素X2检验初步筛选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吃火锅次数≥1次/周、有生食海/河鲜习惯、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有静脉输液史。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4种变量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吃火锅次数≥1次/周是调查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的HBV感染率为2.20%,HBsAg携带率为1.10%,远低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人群(7.18%),也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学生人群水平(3.10%~7.95%)。可能是本区从1986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使得学生人群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可见疫苗保护效果显著,社会效益明显。

中学生抗HBs阳性率为34.25%,低于文献报道相近年龄中学生抗HBs阳性率,并呈现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主要与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随时间而自然下降,导致高中生抗HBs阳性率较低有关。高中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初中学生,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抗HBs的下降并未导致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率的升高。这与吴维寿等对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18a随访结果报道一致。因此,人群在选择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时机上,抗HBs阳性率仅是一个参考指标,HBsAg是决定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重要指标。

本次调查发现,常吃火锅可能是该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王晔等的调查一致。有调查发现,乙肝患者的唾液中也能检测到乙肝病毒,且消化道损伤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在同类调查中发现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家人及周围接触人群乙肝史,静脉输液(注射)、口腔诊疗、手术、输血等侵入创伤性医疗史,创伤性美容史,共用牙刷或剃刀等个人卫生习惯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其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次调查中HBV感染阳性人数较少及相关危险因素在本次调查人群中所占比例较低,统计效能较低有关。

在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和卫生系统的努力下,2001年以来本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6年后已无学生人群急性乙肝病例报告。为持续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乙肝发病,结合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应继续坚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教育部门应严格落实新生入学时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对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卫生部门应及时开展补种工作并共同做好对学生及家长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预防接种的意识和防病技能,对已全程接种的学生人群尚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上一篇: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 下一篇:济南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