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时间:2022-10-26 03:48:01

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他们的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在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患者的病变段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弥漫性增厚的趋势,并且回声偏低,管腔显现狭窄,狭窄的程度范围为30%~ 96%。其中有4根颈总动脉、8根锁骨下动脉闭塞。超声对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7%,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3.3%,这两个诊断结果与血管造影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弥漫性增厚的趋势,并且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对于患者的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超声影像;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被称为无脉症或高安病,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青年女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狭窄和闭塞的全身性疾病,有时也累及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少数患者还会发生可合并性动脉瘤样扩张,它的显著特点是呈多发性改变,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弄清楚[1]。现在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他们的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18~45岁,平均年龄为25.9岁。他们的主要症状为:有15例患者上肢无力、有20例患者头晕、头痛,有8例患者脉搏搏动减弱, 血压降低, 有8例患者为“无脉症”,血压测定时为零;有12例患者发热;有16例患者化验检查有血沉增快,有12例患者白细胞升高。所有患者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均进行血管造影, 结果证实患者中有30根颈总动脉狭窄,4根闭塞;14根锁骨下动脉狭窄,8根闭塞;10根腹主动脉和7根肾动脉狭窄。其中有12 例患者有 MRI或CT的检查结果。

1.2方法 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IE-33、GE-VV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宽频线阵探头检查浅表动脉,使用的频率范围为5~12 MHz,速度标尺数据设置为24.2 cm/s,采用宽频凸阵探头检查腹部动脉,使用的频率范围为3~5 MHz,速度标尺数据设置为34.2 cm/s,滤波设置为低档, 血流声束夹角设置为

2 结果

2.1检查结果 在我院的30例患者中, 病变段动脉二维超声结果均显示为动脉管壁结构紊乱、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减低、均匀、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当狭窄>50 %时,彩色多普勒显示出狭窄段动脉内有“镶嵌”样血流信号,这时脉冲多普勒显示动脉内多普勒频带增宽,收缩期时频带下面的无血流信号“窗”消失,血流的流速增高。

2.2统计学处理 在我院的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有30根颈总动脉受累并狭窄, 有30 根锁骨下动脉受累并狭窄, 超声对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7%(29/30), 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3.3%(28/30)。这两个诊断结果与血管造影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受累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因的病例数较少,所以未做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被称为无脉症或高安病,它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青年女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这种病会导致动脉全层炎性反应, 进一步促动脉管壁形成纤维化,结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狭窄。依据动脉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多发性大动脉炎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是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头臂型为多见[2]。目前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是头臂型和混合型。大动脉炎常见的并发症是锁骨下动脉盗血,具体情况是左锁骨下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左侧较右侧长,左侧口径较右侧细,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狭窄,继而引起盗血。在椎动脉分支发出左锁骨下动脉发生狭窄的信号时,左锁骨下动脉无法供给左侧椎动脉血流,而基底动脉可以供给右侧椎动脉,它逆流入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最后供给上肢。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有时也累及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少数患者还会发生可合并性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常常会因为头晕、头昏不适等症状而去医院问诊。患者经颈部超声检查,若发现血管内-中膜弥漫性病变,医生会将其暂时定为大动脉炎,然后再做临床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目前,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金标准,因为对于患者的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特别是可以完整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这对手术和介入治疗前的评估来说,是特别重要的[3]。但是由于不能检测动脉壁增厚程度,只能分析继发性管腔狭窄和扩张,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早期漏诊。超声与血管造影相比,它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比较适合长期随访复查。有医生认为,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方面,超声和血管造影两者是互为补充的,超声显示动脉管壁的变化情况,而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管腔的变化情况,这样能在早期就发现动脉壁增厚,在显示微小颈动脉病变方面,超声的效果明显优于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可较好的显示管腔内血流及频谱的动态变化,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管壁的变化,在常规检查中,可以及早的发现血管壁的增厚,病变累计范围、管壁增厚程度,并且超声无创伤,价格便宜,也可反复进行全面检查,它是多发性大动脉炎又一个重要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小东.CT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4,11:84.

[2]吴春华,李凤华,杜晶,等.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9:1051-1054.

[3]刘玉广,张先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成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7:1095-1097.

上一篇: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探讨开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