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英语听说教学的障碍

时间:2022-10-26 02:20:57

如何跨越英语听说教学的障碍

每年到了高三,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英语听说能力比较薄弱、无法用英语与老师、同学交流或听不懂听说训练材料而烦恼不已,他们对英语听说课本上的材料有一种恐惧感,以至于越紧张就越听不进去,既浪费了时间,也没起到应有的训练作用。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兴趣指引,消除考试焦虑症

每年开学,我会及时跟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把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分到同一个小组,每周分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材料,让他们有针对性地专听自己喜欢的内容。我选择的听力材料简短、真实,语音地道,稍稍高于该小组的听力水平。听完了,小组内相互复述材料内容,使没有听明白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听力内容,有机会去解决没听出来的难题,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从而保持听下去的动力。今年有一个小组很喜欢八卦新闻,我下载了一些难度适中又切合他们口味的材料“Why the babysister kill the baby?”“LiYifeng-how to seek after girls?”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候他们会一口气听上五六集,屏气凝神,全神贯注,生怕错过哪个关键情节。这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己忘记了是在练听力。近段时间,学生们对于美国总统大选特别感兴趣,我就趁机下载了特朗普的儿子《小唐纳德助选演讲》、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为你而战!我的父亲》以及希拉里的败选演讲《为理想奋斗绝对值得》等等。通过这些MP4材料,学生们不仅能了解到大选的情况,还能激励自我为目标和理想奋斗,将自己浸泡在英语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消除了对英语的恐惧。

二、创设交流平台,让听和说自然生成

1. 英语角,让英语对话不再金口难开。在粤西地区,想让学生接触外国游客,亲自与native speakers直接交流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创设英语交流的真实场景,促使学生实践。我们举办了英语角,每周派一名英语老师在那儿与学生们谈生活、谈学习、谈感受,学生们也可以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本年度军训的那一周,刚好轮到我去英语角,我问学生:“Do you know each other?”“No.”我让大家先相互了解一下,然后谈谈这两天军训的感受或班里的情况。B同学是一个非常腼腆的同学,当A同学介绍自己的班主任时,B同学显得很兴奋:“Oh, Mr. Li used to be my headteacher.” A:“Really? So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B同学的话也就多了起来,说Mr. Li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很积极,对全班同学都很好,用上了“devote himself to our class and kind to us all. ”我适时地夸他一两句,他就更兴奋了。在整个交流^程中,我只是做一个新话题的引领者,就轻松地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既轻松又自然。

2. 小组互助,让听说练习不再沉闷。在英语听说课前,学生按照小组就坐,课前5分钟的汇报由小组各成员轮流执行,老师统一播放材料,小组内学生各自记录重点,记录完了用3分钟交流笔记内容,小组内形成完整的答案,然后小组之内或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评价。这样,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交往就很自然的形成了。没有老师的提问,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得到了释放,自然就参与了小组讨论。小组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和锻炼的机会。

3. 方法灵活,让课文复习与听说教学一举两得。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为了让学生在听说互动的交流过程中体会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重要性,我有时将课文材料改成听说训练的素材,让二者有机结合。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已学过的课文内容缺乏重新学习的兴趣,又将听说训练渗入一轮复习中。如复习课文B3 U3“Cultural relics”时,我先播放两次录音,根据课文内容提3个问题,回答5个问题。三问的设计把课文句式渗透在内,很自然就把课文的重点句型的复习结合在了听力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录音进行模仿朗读,反复对比自己的录音与原文录音的差距,取长补短。最后我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复述课文。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复习课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三、夯实基础,让听和说自然顺畅

1. 过好词汇关。到了高三,有很多学生的单词积累都比较薄弱,再像高一高二那样一个学期才记10个单元的单词,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把考纲要求的3500个单词背下来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的背,每天背100-200个,让重现成为常态。

2. 打好语音基础,为模仿朗读铺平道路。高三开学后,我利用一个月进行堂上模仿纠正发音。每天10分钟,听3500个词汇里的单词,纠正单词发音,一周听一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主动找我背,当场纠正发音。经过一个月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

3. 熟记习惯用语和句型。在听说课上,一段录音放完了,经常有一些学生向我大吐苦水:“老师,刚才那段录音中的单词我都懂,但就是不懂整个句子想说啥。”原因之一就是native speakers在说话时会使用一些习语和惯用句型,如“What’s up?”“It’s on me.”这些句型都不可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惯用语来记忆,避免在交际过程中望词生义。

四、掌握听说高分技巧,实现成绩飞跃

1. 分析人工智能改卷特点,把握点滴得分机会。根据专家的解析,智能评分是这样进行的:在系统的数据库里预先输入参考答案,然后把考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匹配,匹配度越高,得分越高,当然里面还有语音、语调、语速和重读、弱读等的匹配,声音频率越接近,得分就越高。根据我对学生的得分分析,第一部分的模仿朗读,要尽可能靠近原音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这部分想拿满分不容易,但拿九成分以上不难,关键是发音准确、语调正确、内容完整、不漏词、语速与画面一致。第二部分的答题技巧更明显。因为它是按照答案的匹配度来打分的,考生要尽可能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抓住一些得分的机会。第三部分的故事复述,也是要尽可能接近原文,甚至把原文背下来,因为录音和原文的匹配度越高,得分就会越高。

2. 敢于针对听力盲区进行逻辑推理,增加得分几率。对于一个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听不见、听不清、听不懂的部分,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听力盲区。听的过程中即便偶尔出现盲区,不会有理解的障碍。但是在故事复述部分的盲区,有时候会影响故事情节的不连贯,这时候,考生就要敢于针对盲区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使故事情节更连贯,内容更完整,自然就能增加得分的机会。

上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游戏在教学中重要性及运用 下一篇:浅析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