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时间:2022-10-26 01:53:28

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感染管理改进措施,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对本院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感染的原因:布局流程不合理;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意识淡薄;诊疗环境及医疗废物污染,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结论 口腔科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相应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分析;探讨

口腔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医疗场所,绝大多数诊疗操作在口腔内进行,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常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成为多种微生物特别是HBV、HCV、HIV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口腔科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患者和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笔者对本院口腔科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诊疗环境布局流程不合理 区域划分不明确,诊疗和非诊疗区,口内、外诊室,技工室未分开,无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区,治疗椅间间距狭小,无隔栏分隔,无患者候诊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2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规范 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不合理,无单独的区域流程,加上清洗消毒灭菌设备配备不足,未配备超声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有小型快速灭菌器)、酶清洁剂等,由于口腔器械复杂精密,很难确保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

1.3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不强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口腔是一个带菌环境,与外科手术不一样,无需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忽视了许多治疗措施是有创性的,对预防医院感染不重视,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诊疗过程中戴手套触摸公共物品,不及时更换手套及工作服,污染物品不及时处理等,很容易出现因不严格遵守口腔消毒隔离制度而自身受到感染,甚至将病原菌传给其他患者。

1.4医务人员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医生的手常被患者的唾液或血液沾染,部分医务人员忽视诊疗患者间更换手套或不及时洗手,甚至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不戴手套,增加了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据美国牙科学会报道,美国牙科医生的HBV感染率是一般人群的3~6倍,口腔外科医生HBV感染率高达38.5%,据我国冷俊泰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有报道我国口腔科器械HBV污染率为5%~30%,医务人员手HBSAg污染率为9.38%[1]。

1.5诊疗环境污染 口腔科有很多操作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飞沫对诊室空气、物表带来污染,虽然每天对空气进行定期消毒,但在停止消毒,一般2h后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会再次恢复到消毒前的水平[2]。加之有些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隐瞒病情,很难发现,当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很容易导致带菌的飞沫或气溶胶等物落在医务人员手、脸部、治疗室器械及工作材料上,如消毒灭菌不当,医务人员或患者就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1.6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口腔诊疗过程中使用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器械盒,污染的棉球、纱布等,部分医务人员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存在混装及装量过满现象,锐器未直接放入锐器盒内,封袋标识欠规范等,这些被患者血液、唾液污染的感染性废物在分类、存放、运输等环节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2 管理对策

2.1组织与制度建设 成立由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控小组三级管理质控组织。委员会抓全面感染管理工作;管理科制定感染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如: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职业防护制度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牙科综合治疗椅感染管理制度及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等,并督导落实;科室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各项感控措施的具体实施。各司其职,落实到位,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

2.2合理布局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2012年本院口腔科进行了重新规划,分区明确,符合卫生学标准,诊疗区与候诊区分开,口内、口外诊室分开,器械处理区分开,两台治疗椅间用高约1.6m的隔栏分隔,就诊流程力求合理。

2.3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控意识 定期开展感染知识培训,对新入及实习进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认识,增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使医务人员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正确掌握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无菌操作技术。

2.4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管理 口腔器械的正确处理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3]。器械清洗、消毒、灭菌需专门的设备、空间与专业人员,确保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本院2012年实施集中式管理,科室使用后分类按颜色分箱多酶保湿处理,由消毒供应中心统-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配送。所有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根据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牙科手机等高度危险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美国牙医协会认为预真空高温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目前口腔器械灭菌最有效的方法[4]。消毒灭菌后的器械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储存,并保持干燥,在有效期内使用,干燥无菌持物钳每4h更换。

2.5改善诊疗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整洁。①空气清洁消毒,采取自然通风换气,2次/d,30min/次,简单方便、自然除菌;各诊室安装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设置自动消毒,3次/d,1h/次,并记录,以解决诊室内空气污染问题;②环境清洁消毒,诊室综合治疗椅、工作台、无影灯扶手、门把手、窗台、地面等物表,每日工作前用清水擦拭;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当遇有明显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2.6医务人员手卫生及职业防护管理 医务人员手是口腔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和媒介是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关键[5]。医务人员应按规范要求做好手卫生。诊疗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等,切记每接触患者前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同时禁止用戴手套的手触摸公共物品。

2.7医疗废物管理 口腔科产生的医疗废物种类多, 数量大,在使用过程中频繁与患者血液、唾液接触,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分类、包装、标识、存放及运输,严禁混装及买卖,所有废物一律装入医疗废物袋内,由具资质的公司统一回收处理。

2.8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评价消毒质量,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是口腔诊疗机构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改进提供可靠依据[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监测,包括每月对无菌物品、消毒剂、医务人员、空气进行生物监测,检测结果符合供应室两规一标管理要求。

2.9加强督导检查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和感染管理指导下,成立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监督、落实,通过科室自查,院感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要求每月不定期抽查,并将监测及检查结果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向全院通报,每半年在院感专委会上通报,这样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各负其责,层层抓落实,有效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之,基层医院应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合理布局流程,规范诊疗室环境及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强化培训,增强医务人员感控意识,自觉做好手卫生及职业安全防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6-203.

[2]宋玲娣,周国娟.加强口腔感染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6-137.

[3]王力红,朱士骏.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82-687.

[4]李清杰,刘运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8-382.

[5]石劭红,陈昌辉,卢爽.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11-712.

[6]奚玫,倪佳,巫燕辉,等.口腔专科门诊消毒灭菌质量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5):386-387.

上一篇:有创血压监测在高危孕产妇的临床护理 下一篇:探析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