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初探

时间:2022-10-26 12:58:32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初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领域目标方面指出:“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在水平目标方面指出:“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体育兴趣就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全面贯彻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动”和“思”结合,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人。

第一,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地参与学习,并从中获得充分学习的体验。

第二,营造“动”“思”相随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份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显得尤为重要。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体育教学中学习环境一类是显性学习环境;一类是隐性学习环境。显性学习环境简言是硬环境的美化、协调、安全,做到场地器材干净、清洁、舒适,色彩鲜艳、粉线清晰、放置有序、场景设置总体条理美观、有新意。隐性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融洽的师生情感,老师抓住时机与学生同练、同乐。在本学期一次区级借班教学研讨课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各种彩纸制作形状各异的纸飞机,同时带着如何使纸飞机飞得更远或如何使纸飞机在空中滑行更长的时间这两个问题去练习。让学生“动”中有“思”、“思”中有“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认识、更多的模仿、更多的激励,营造“动”“思”相随,“动”“思”“创”相连的教学环境。

二、“动”和“创”结合,体育课饶有情趣、活力四射。

第一,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动”,必须通过反复的“动”才能实现身体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就增强了体质,达到了健身。体育的学不能离开动,否则将成为无基之学。学习和掌握运动本领始终是以科学的身体练习手段表现出来的。“动”要体现科学的负荷安排,达到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才能让学生在“动”中充分分享体育锻炼的价值,才能完成体育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在“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感受体育的快乐。

第二,立足“动”关键是“乐”,看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能否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既爱体育,又爱体育课,才会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才会“动”起来,逐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生能否在体育课上尽情地“动”,关键是看学生运动乐趣的激发,所以立足“动”关键是“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运动不感兴趣,自然不会尽情地表现自己。如果对运动有浓厚兴趣和乐趣,运动的诱惑是阻挡不住的。所以,满足学生运动的兴趣老师必须把乐趣放在中心位置,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年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少选择成人化强的运动项目,选择儿童化、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再者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合理及时地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持续地活动更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堂“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带来的无限乐趣。

第三,“动”“创”结合。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想动、敢动,首先是点燃学生的好奇、求异、爱表现的良好学习心理,激发创意,最终转化为爱动、会动,直至动出花样。如在滚翻教学中,创设一个开放宽松地教学环境,让学生利用教具、垫子做小游戏,有跳、翻、爬、滚,有骑马、搭房子、钻山洞等活动,在每位学生一块垫子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的环境中,没有学生不想动和不敢动的,在学生充分动的氛围中教师巧妙设计一个“躲雨”游戏,让学生“动”“创”结合,让学生利用教具垫子发挥想象,激发联想和创想进行躲雨,充分让学生“动”“创”结合,创想出躲雨的花样,这下可热闹了,创想出各种各样的躲雨方法,有一个人的、有结伴的、有小组的,有把垫子举起像一把雨伞躲雨,有把垫子造桥在桥下躲雨,有把垫子对折成山洞躲在里面,有把几块垫子搭成房子、亭子里躲雨,有把垫子搭成斜坡像在屋檐下躲雨。这些“动”“创”结合,有趣的躲雨场景使体育课堂充满了情趣与活力。

三、“动”、“疑”、“思”结合,脑力活动为体育课插上飞翔的翅膀。

第一,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首先是思维的参与,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潜能,个性都得不到呈现。设疑――动脑,体育学习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外在表现的结合思维活动参与的、带有一定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老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中,引起学生思考,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思”离不开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问题”进行,因此,每节课教师都要设置几个问题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围绕问题进行尝试、体验、交流和探究。如在教学迎面接力过程中,先让学生迎面拍手接力方法进行,并记下每组接力跑时间,告诉每个小组,以奖励形式把红色接力棒给了第一名小组,其余小组依次给黄、蓝、白色接力棒,再以传递接力棒形式迎面接力,也记下了每组接力时间,正当学生雀跃欢呼庆祝胜利时,教师抓住适宜时机提问,两次接力跑时间比较,拿接力棒接力时间慢了许多,怎么回事?顿时学生们热闹起来了,许多学生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以小组进行讨论后回答老师,每小组提出了许多见解,“传棒失误次数太多”、“拿棒跑时没有摆动手臂,影响了跑的速度”、“传棒时竖直对方容易接”、“传接棒左右手没有配合好”等问题,听完问题老师给学生引导方法,找规律,再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组开动脑筋,原地进行传接棒比较、尝试,体验得出结论,迎面接力跑动中快速摆臂,传接棒时竖起棒容易接住,都用右手进行传接棒。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再让学生一起进行迎面接力实践验证。经过学生动脑思考后的迎面接力比赛更精彩了。体育课堂教学着眼于教思路、导方法、找规律,在“动”“思”结合的氛围中转变了学生的学法,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探索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改革 下一篇:语文教学用感情的清流滋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