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12:43:22

高职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在各高校出台的辅导员考核评价办法中,如何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客观评价,将定性和定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全面、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这是每一个学生管理者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做好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是为学生管理增添活力的关键。在各高校非常重视辅导员制度建设的今天,不断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制定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规章,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德尔菲法、主观概念法、面访调查、模糊数学的先定性再定量的加权平均等方法进行试验。应用中以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准则。把方向性、导向性、科学性、可测性、反馈性的原则融入质量评价,其具体做法:

第一、各考评指标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把辅导员工作中所能体现出的基本状态,概括为六项二级指标后,又将繁琐、多元且有代表性的一些重点工作细化,通过评价标准中的诸多三级指标给予定性和定量的具体质量评价。

第二、各项指标的权重来源,是依据多年的实践,每次在应用Deilph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同时,通过测评信息反馈,及时改正,弥补不足,使考核成绩能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第三、每学期的考核工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组织协调下,采用平时考评积累和期末集中考评的办法进行的。

2.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评价指标

3.各项考核评价指标的量化评议办法

(1)辅导员互评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辅导员互评的项目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管理能力、个人素养、时间投入五项。每一个项目在等级上分成好、中、差三等,该项评价的满分为100分。每个项目中“好”等级的权重是20,“中”等级的权重是17,“差”等级的权重是15,参加互评的成员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项目的等级,完成评价后,只要计算出所有项目好、中、差的总个数,就能计算出辅导员的得分。其量化法为:

第一、辅导员的互评,是每个人在学期末通过集体述职,在同级部中相互打分后计入总分。

第二、各项权重的确定,是将“好”定性为(100分)、“中”为(85分)、“差”为(75分)后,得到100÷5=20,85÷5=17,75÷5=15。

第三、在确定每个项目中的“好、中、差”时,只能选一,并分别把总个数统计出来。

第四、“每个人得分”是先去掉同级部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取其平均分,即为该辅导员的互评得分,其统计公式为:每个人的得分={(好的总个数×20分)+(中的总个数×17分)+(差的总个数×15分)}÷参加互评的人数。

(2)评委小组对辅导员评价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评委小组对辅导员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管理能力、个人素养、时间投入、相互协调和服从领导七项。每一个项目在等级上分成好、中、差三等,该项评价的满分为100分。每个项目中“好”等级的权重是14.3,“中”等级的权重是12.1,“差”等级的权重是10.7,评价小组的成员是根据辅导员的每个考评项目确定等级,完成评价后,只要计算出所有项目好、中、差的总个数,就能计算出辅导员的得分。其量化法为:

第一、质量考评小组,一般有五到七人组成,他们是熟悉辅导员工作的相关代表,通过听取辅导员述职,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查看辅导员工作日志与计划和班级管理档案等渠道,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考证评价后,并计入总分。

第二、具体量化计算办法参照“3.1”中的第二、第三、第四办法。

(3)班级管理效果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所谓的管理效果,是指每学期某辅导员所管理的班级,在同年级部中所取得的班级积分成绩,积分是根据班级管理积分规定,通过系学生会和团总支执行后所给出的得分,其中也包括了班级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得分。该项评价的满分为100分。分数统计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算出每个辅导员所担任的每个班的基础积分,其公式为:每个班的基础积分=(班级行为管理积分×70%+班级思想教育管理积分×30%)÷班学生数。

第二步:再算出每个辅导员的“基本积分”,其公式为:基本积分=每个辅导员所担任班的每个班的基础积分之和÷该辅导员所担任的班数。

第三步:由于每个辅导员管理的班级“数”和“学生数”不同,为能体现公平性原则,换算办法如下:得分=每个辅导员的基本积分÷最高基本积分×100。在这里的“最高基本积分”是指在同级中,辅导员获得“基本积分”最高的一个。

(4)学生对辅导员评价质量项的量化评议办法

学生对辅导员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德”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服务意识、工作态度、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能”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紧急情况能力;“勤”的常规管理投入、学习管理投入、学生活动投入、非工作时间投入;“绩”的班风建设和凝聚力、思想教育效果、常规管理效果、学生威望。而每一个项目在等级上又分成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等,满分100分。参评学生可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项目的不同等级,完成评价后,只要计算出所有项目优秀、称职、不称职的总个数,就能计算出辅导员的得分。其量化法为:

第一、考核时各班学生需全部参加自己班辅导员的期末考评,参加人数最低不少于全班总人数的80%。

第二、在确定每个项目中的“优秀、称职和不称职”时,只能选一,并分别把总个数统计出来。

第三、分数计算方法:

第一步、先算出每个辅导员所管理的每个班的基本分,其公式为:基本分=(优秀数×60%+称职数×30%+不称职数×10%)÷每个班参加考评的总人数。

第二步、分数换算参照“3.3”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公式。

(5)辅导员常规工作效率质量项的量化统计办法

辅导员常规工作效率统计是指在日常工作中,由考核执行办公室针对学校、系部的一些特殊要求,能及时记录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把按时、推迟、工作效果进行客观记录,统计时可用表格的模式将要记录的结果进行简单描述,并将加减分,如“+1”或“-0.5”及时统计,期末汇总计入总分。另外,在辅导员常规工作效率统计中,分数统计是这样规定的,“按时”是指按要求的时间进行了,每次加0.5分;“推迟”是指没按要求的时间进行,每次扣0.5分;“效果评价”是指:按要求圆满完成,就可评价为“好”,每次加1分;出现问题,但基本完成,就可评价为“一般”,每次加0.5分;假如根本就没去执行任务,就可以评价为“差”,每次扣1分。

(6)加减分质量项的量化统计办法

辅导员加分项规定:①每学期全勤者,即无迟到、早退、请假者,加5分。②学生工作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加分最高不超5分。学生工作文章在院部发表或获奖,加分最高不超3分。③班级管理效果,在每学期各班管理效果积分,取得同级部前三名的,分别加3―5分。

辅导员减分项规定:常规管理考勤,请假一次扣0.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会一次扣2分,公假除外。

4.辅导员考核的奖励规定

在学年终评时,对于考核取得前40%的辅导员、班主任,其中前15%报请学院授予“院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其他25%授予“系级优秀辅导员”称号并颁发证书、奖品或奖金。在评选省级以上学生工作的各种荣誉称号时,优先推荐考核名次列前者,职称评聘同等条件优先晋升。

5.辅导员班主任考核的处罚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称职:不能按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履行岗位职责者;因工作不到位或失职发生严重责任事故者;违反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不能为人师表者;学生满意率低于参加学生人数的50%者;参加院系活动不足50%者。不称职者,可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工资补贴及必要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解聘其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

6.未尽事宜的处理办法

在考核中假如发现新问题,需要修改考核办法时,就需在下一次考核前,经全体辅导员和班主任大会讨论通过,由考核领导小组审议,提交院系部学生工作委员会批复生效实施。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是一项重要工作,该办法它是在符合我院和我系具体特点的一种管理措施,它不仅能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将繁琐的辅导员考评工作,通过所创建的各项评价量表,在Excel等软件的支持下,使繁琐的辅导员考核工作变得科学规范和简单易行。通过实践的检验,该办法不仅得到了辅导员的认同,而且它还是我系在全院学生工作考评中,连续四年顺利争得四个第一的工作法宝。另外它对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推进学生工作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上一篇:教师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力 下一篇:关注生命――教育评价的深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