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产生的条件分析

时间:2022-10-26 12:28:02

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产生的条件分析

摘 要: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积淀了勤劳的客家人的生活感情和对生命的体验,其产生有必然的条件。本文在阐述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产生的内外部条件。

关键词: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产生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52-02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独具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来深入探究客家文化,是深入的理解客家文化的又一途径。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积淀了客家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生命的体验,其产生必然需要一定条件。归纳起来,则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具体而言,当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一、客家民俗艺术与客家民俗艺术符号

客家民俗艺术,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民间特色,直接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经验和习俗,也是一种从传统生活习惯中传承下来,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情结。民俗艺术家往往把自然界的事物和人们美好的愿望相结合,使作品充满天然和淳朴的设计思想。其内容多取材于大自然的,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木,并将丰富的想象与美好的寓意贯穿其中,如常见的蝙蝠、梅花鹿、瑞兽与喜鹊,取其谐音,即为“福、禄、寿、喜”。客家民俗艺术是客家人为了自身生活需要,亲手制作,用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节日活动和礼仪生活的符号,反映出祈望幸福团圆的愿望,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因而,客家民俗艺术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实现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作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相比不仅区别在创造者的不同,更有使用对象的不同与生产生活影响的不同。客家民俗艺术在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上处处体现了凡俗化和生活化的特质。

二、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的产生条件分析

客家民俗艺术是客家人在顺乎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积淀形成的,与一定历史阶段物质生产水平、生活内容和方式、社会心理及自然环境、政治气候相适应。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积淀了勤劳的客家人的全部感情和对生命的体验,其生成必然需要一定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法国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曾经说过:“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他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环境”看成是艺术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外部压力”。自然环境形成内部条件,社会环境则制约外部条件。

(一)自然环境

大自然多姿多彩,人类源于自然,本能地同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与一致性。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也塑造着人类各式各样的文化。如果仅仅从客家民俗艺术符号题材和内容上看,自然的影响似乎只是表面性的、直观的,但实际上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的风格和审美趣味中,却蕴含了人对自然的深刻体会。自然与艺术符号的互动过程,实际是人如何利用自然达到与生存条件合二为一的过程。而传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的依赖程度大于现代人。直到今天,在赣、闽、粤边区的客家聚居区,我们仍然可以从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中找出人与自然的这种原始和谐关系。但是,自然界的外在环境毕竟只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自然本身并不能与艺术发生联系,也不能直接形成艺术符号。艺术符号的产生需要通过人的创造完成。在延绵数千年的民俗艺术创作历史中,民俗艺术的主题总是因地制宜,得之天成,取之自然,利用常见题材创作。例如北方黄河流域各地,黄土层疏松丰厚,处于半干旱地区,雨水集中,适宜种小麦,所以以面粉为原料的面花、礼馍便成为整个流域民俗艺术的主要角色。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符号源泉。但自然界无论具有多么诱人的魅力,始终与艺术有一定的距离。民俗艺术家的任务就是通过归纳和借鉴,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民俗艺术世界。客家民俗艺术是客家人自然感情表达方式的一种自然选择,它把自然形态转化为一种崭新的形式、变成新的符号,浓缩了客家人的精神意识和生活状态。

(二)社会环境

民俗是约定俗成、并被社会承认和普遍传承的社会现象。它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如各种礼仪、生活和生产方式、民间往来等均是一定范围和规模上的社会现象。客家民俗艺术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客家人如火如荼的现实社会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它是一种艺术形态,同时又与客家人生存生活密切相连,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生活方式的体现。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生存的环境不是单一的俗文化社会,而是与上层的官方文化或两者共同构成的有机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影响、交流的丰富社会。

首先,客家民俗艺术符号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一个地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状况富庶或者贫困,对当地的风俗,礼仪、民俗艺术的品种、品位都有相当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民俗艺术产生、发展和生存的背景,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决定和影响了民俗艺术的创造动机、创作形态和表现样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繁荣,因而手工艺行业极为发达,民俗艺术品的精致程度很高,这与市民的欣赏趣味和好尚有密切关系;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方式停留在延续下来的相对低的程度,因而其民俗艺术品显现出粗犷豪迈的风格。因而,民俗艺术的影响力与该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强势群体的民俗往往超地区甚而超国界,如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等,几乎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

其次,客家民俗艺术符号呈现出强烈的道德伦理色彩。一般人们已习惯于用道德伦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评判是非、区分丑美、审度善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的民俗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民俗艺术也承载着一定的伦理观念。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中各个因素如同宗教、民间信仰、传统习俗、艺术创作标准和作品题材内容、欣赏趣味、评价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了道德伦理的印记。在中国汉民族中,几千年来宗法社会的残余,儒学思想的根深蒂固,以家庭、宗族为纽带的民俗活动,在人们的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在广大的农村,仍不难看到在门楼、牌匾、门楣处雕镂书画装饰,“四代同堂”、“仁义功德”、“竹节”、“凤德”等都昭示出血亲宗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文化精神,品德家风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中的孝敬父母、尊师重教、讲睦修善以及诚信、道义等内容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以其强烈的道德感、使命感和朴质的形式、大众化的语言,直抒人民大众心声,反映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最后,客家人聚居区相对固定,传统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保存较好。传统客家民俗艺术符号多诞生于手工业社会,在许多落后的社会形态中,如原始部落、土著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少数民族生活区域,自然环境尚差缺少与外界交流的大山里,居住着劳动、生活、服饰、情感、信仰、风俗习惯仍基本保持着古老民俗的人们,他们用简单、粗糙工具,用淳朴的思维方式和刚毅而虔诚的性格与大自然抗争,经受着大自然的锤炼。他们言谈朴实,性情淳朴、持重,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民俗传统深厚。传统性民俗文化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他具有消解疲惫、回归自然、唤醒人类、找回自我的巨大功能,它可以使人暂时远离当今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进入一个无忧无虑的空间,远离当代工业文明主导下的种种弊病和尘世的烦恼,使情感得到净化,精神享受愉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积聚了中华民族深层心理信息的文化宝库。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将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当代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客家民俗艺术不但不会凋谢飘零,反而会更加艳丽芬芳,显现出它的奥秘和真谛。

参考文献:

[1]吴恒亮.浅谈永定客家三大民俗活动[J].大众文艺,2013年14期.

[2]周建新.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上一篇:舞台多媒体影像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浅议检察权的强化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