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职校实习生的教育管理探析

时间:2022-10-26 07:34:29

校企合作中职校实习生的教育管理探析

【摘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实习生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校实习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9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国职业教育确立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战略,强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也面临着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和承担的新任务,如实习生综合素质不高、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等诸多问题。这对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学生工作与学习的结合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实习生的教育管理进行探析。

一、职校实习生在企业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生的职业和角色意识转变慢,未能及时融入企业管理中

一般情况下,实习生进入企业参加实习后,就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工作人员,既要接收学校的教育管理,更要服从企业的安排管理,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转变观念,摆正位置。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与学生对其角色转变认识的偏执化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把工学结合等同于有组织的打工,强化了“员工”的角色,过于看重眼前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企业实习对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类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不太关注实习的教育功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常常寻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不能及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工资报酬。另外,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在岗位选择上职业定位模糊,不考虑能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或者与未来就业目标有关系,只要有岗位就凑合着干。第二,过于强调“学生”的角色,这类学生对参加企业实习积极性不高,在企业实习过程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如出现叫苦怕累、不服从企业的管理、怠岗甚至旷工等现象,始终以学生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愿配合企业的管理,没有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工作中。

(二)实习生低水平的职业素质影响着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工作态度、奉献精神等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一些中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偏弱,社交能力较差,不习惯企业严格的纪律约束,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淡薄,这些职业素质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实习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不能承受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实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环境由单纯的校园环境转变为校园和企业两种环境的交替。学校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机构,各自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不同。学校是以育人为主要目标,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加各类学习活动,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求取,而对基本能力、专业技能掌握、实验质量不作过高的要求。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将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成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关,再加上高强度顶岗工作中引入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等多重压力,致使部分学生对这样的环境不适应,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感、自卑感、失落感、挫折感等心理问题,也影响了实习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实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难以适应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的主导者是学校的教师,而在实习过程中,教育的主导者就是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两者在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部分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思想不稳定,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做到主动求问、主动观察、主动探索,直接影响到实习的学习效果。

二、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对于实习活动实施过程中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变化,很多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任务难以执行,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改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以学生职业角色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为基本原则,依托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时效l生。

(一)加强实习前教育,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完善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人

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思想和责任心是实习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因此,在学生未进入企业实习之前,需要为学生安排内容丰富的岗前教育,转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完善学生的身心素质,以缩短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适应期。

1 帮助学生领会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工作。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实习指导老师还应通过组织各种讲座、召开工学结合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工学结合的目的、意义,并了解到自己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向学生普及企业文化、工作制度、工作纪律、质量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减少对企业的盲目认识,要转变观念提前做好实习的思想准备。

上一篇: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下一篇: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