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瓷首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6 07:27:02

我国陶瓷首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的陶瓷首饰起步并不晚,但因为设计不够新颖,没有把陶瓷首饰化,我国的艺术家、陶艺家研究的东西还不够精细,陶瓷首饰的品牌化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也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所以我国陶瓷首饰的发展到成熟阶段还得需要一个过程。鉴于此,将依次对陶瓷首饰发展的状况、我国陶瓷首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陶瓷首饰;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37-02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追求回归自然,欣赏张扬个性,陶瓷首饰正是顺应这种审美趋势应运而生的。用陶瓷制作的首饰,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绿色环保,拓宽了首饰的设计空间,改变了首饰艺术的审美形态,最大限度地创造了首饰个性,为首饰的设计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具有不容忽视的市场潜力。

一、陶瓷首饰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陶瓷首饰是指用各种陶瓷材料制作,或与金属等材料结合制成的起装饰人体及其相关环境的装饰品。陶瓷首饰的形式有很多,有瓷珠瓷块佩件、未上釉的陶质首饰、软陶首饰、珐琅首饰,还有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行的瓷片包镶首饰,都属于陶瓷首饰范畴。

“陶瓷首饰”的理念发源于法国中南部城市利摩日,一位叫做贝尔纳多的著名陶瓷工艺师在他的陶瓷店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下,提出了制造陶瓷首饰的独特创意。由于陶瓷首饰的设计优雅大方、造型富于变化、色彩绚丽斑斓,又价廉物美、便于收藏,符合首饰的大众化的现代潮流,所以,一经面世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受到顾客的普遍青睐。世界上首位陶瓷首饰的设计者――德国的克劳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自1972年起便在高等院校从事陶瓷首饰设计的研究工作,其设计的作品获得过国家和国际大奖。

陶瓷首饰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欧洲国家涌现出比较多的陶瓷首饰,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英国Swatch公司、德国罗森塔尔瓷器公司、著名的首饰品牌宝格丽(bvlgari)设计出很多款陶瓷首饰,并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德国的TILL BRUTTEL长期致力于陶瓷器物的创作,同时做了很多陶瓷首饰,有上釉的,也有直接用瓷泥高温烧成以后再在上面画彩的。 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陶瓷首饰也有很多新的样式,一般以优雅、可爱的风格为主,很受消费者欢迎。

二、我国陶瓷首饰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陶瓷首饰以它造型的多样性、釉色的丰富性、表现力强,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的新兴艺术形式。尽管陶瓷首饰具有很多特点,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在国际上也日趋普遍,但国内陶瓷首饰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与国际市场发展有很大差距。

1.创新不足,习惯模仿

2008年在韩国举办的陶瓷首饰展览(KOCA Korea Ceramic, AccessaryCounil 2004),展出了中、日、韩的一些陶瓷首饰作品,取得很好的效果。展览会最后还评出金银铜奖,我们国家的全部作品只有一件获得了铜奖。与日本和韩国的陶瓷首饰相比,我国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设计创新不够。目前,国际流行的陶瓷首饰要么走精美和简洁之路,美轮美奂,找不到一丝缺憾;要么走纯朴天然之路,讲究天人合一,如日本的陶瓷首饰。与他们的产品相比,我国市场出售的国产陶瓷首饰往往缺乏自己的文化特色,基本上是跟着国外走,失去了自己的主题和文化。这种“半吊子”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对中西文化精髓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含义没吃透。设计主题及形式也没有进一步细分,存在没有针对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款式、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等)设计不同的款式、针对不同的场合提供对应的休闲款式或宴会款式等问题。

2.缺乏专业的陶瓷首饰人才

陶瓷首饰在国内有几种存在的方式。一种是以营利为目的、直接面向市场、批量化生产的陶瓷首饰,但制作比较粗糙,对于真正达到首饰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另一种是学院派,包括艺术家、陶艺家和美院学生的作品,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一些真正想搞点明堂出来的艺人,但研究的东西还是不够精细,创作的只是将陶瓷首饰作为其艺术生涯的附属品。真正的陶瓷首饰的设计师寥寥无几,做陶瓷的基本上不是首饰设计科班出身,而做首饰设计的又不怎么懂陶瓷工艺,从这一点来说,陶瓷首饰的发展到成熟还得需要一个过程。

3.品牌文化建设不够

国外的陶瓷首饰设计多带有显著的品牌特点。如德国的设计前卫, 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意大利的设计在材质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的设计则很细腻, 工艺讲究;而美国的设计则显得造型夸张, 色彩对比大胆。我国目前的设计缺乏自己的风格,无法让消费者一眼就发现我们的特色。

中国具有深厚独特的陶瓷文化,但陶瓷首饰企业却缺乏特色的企业文化。造成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除了我国陶瓷首饰企业的历史较短、文化沉淀不足以外,还与企业的市场定位缺乏连贯性、变化太频繁相关。我国陶瓷品牌形象的建设在总体上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缺乏差异化。没有差异化的消费者感受,品牌形象的市场个性便难以确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形成也难以形成有效联想,而这种联想对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我国陶瓷首饰的品牌形象缺乏个性色彩,产品特色与消费者关注的特性不一致,在造型美观、时尚、高雅、多样性等方面还十分薄弱。缺乏个性的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往往是品牌联想的空洞,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难以形成。

4.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国内陶瓷首饰制作多以工作室和小作坊为主,多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未能形成集群效应和产业化。由于企业的发展有限、实力不强,无法自己开设专卖店,只能依靠相关的工艺品店代销,网络营销、陶瓷博览会、展销等销售方式都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销售渠道单一。

2008年在由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主办的“梦想之翼”创意陶瓷首饰邀请展及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对当代陶瓷首饰的现状、未来发展与时尚的关系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可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活动的策展人张婧婧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说:“国内制作销售陶瓷首饰的厂家大多停留在手工制作阶段,远远还谈不上商品化生产规模,并且产品市场结构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所以这次的邀请展及研讨会旨在促进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以产业化带动产品的销售,利用集群效应拓宽原有的销售渠道。”

三、陶瓷首饰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1.加强陶瓷首饰的设计

我国当前的珠宝首饰设计应当抛弃盲目模仿的做法,设计定位要清晰,应该从过去单一的绘图技法训练转向掌握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 从只关注美感和设计形式和材料的探索转向对生活形态整体策划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现代首饰设计及制品要在外来的工艺基础上打出东方文化的韵味儿,首饰文化品位与市场需求联姻,才有可能得到认同,重新闪耀民族之光。设计师一方面需要积极、大胆学习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精华;另一方面需要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在造型、纹饰图案、工艺、材料、色彩等方面借鉴古代传统艺术。将我国传统艺术应用到现代陶瓷首饰设计中,是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陶瓷首饰的关键。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方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各自发展,从而使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延续。

2.重视陶瓷首饰高等教育的培养

加强陶瓷工艺与首饰设计的教育结合。陶瓷首饰设计是当前新兴的陶瓷学科,目前全国几个主要高等院校均开设了陶瓷首饰设计专业方向,从毕业实践来看,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可能性。陶瓷首饰专业教育不仅要加强课堂实践环节, 还应该加强与陶瓷首饰行业界的联系, 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战实践的战场,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创新。运用陶艺创作技法进行陶瓷饰品的设计与创作,以市场为导向, 引导设计潮流, 制作出符合陶瓷工艺特点并具有鲜明的时尚气息的陶瓷首饰。教育单位应该对教学的基础课程长远规划安排,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设计软件等教学课程灵活安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

3.打造独特的陶瓷首饰品牌

首先,要构建独具个性、富于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国陶瓷拥有的几千年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任何国外品牌所不具备的优势。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优势,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努力凸显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其次,强化消费者市场定位的差异化及其稳定性,品牌宣传中注意充分利用并借助不同消费者阶层的特性来弘扬品牌的特色形象。唯有如此,品牌形象个性的彰显才会有市场内容和基础,才会更有价值。

最后,陶瓷首饰品牌的设计要突出个性化色彩,包括品牌的命名、图案设计和广告传播力度等。品牌形象是有个性的,它应该有自己的外形与内涵,它不应该是抽象的,它使消费者在得到并拥有这个牌子时,能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这包括荣耀、尊贵、个性等等一切超越产品本身所带来的心理满足。

4.实施营销创新,规范销售方式

陶瓷首饰产业应建立成熟的市场营销网络,通过市场扩大其品牌的影响力。品牌营销可以从产品创新、广告宣传、营销网络、优质服务和品牌保护等方面着手。同时,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场销售推广系统,积累品牌资本,开展品牌延伸,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全新的企业营销理念,采用集约型与大众型并俱的销售模式。第一,网上的宣传也就是电子商务。第二,在特定的城市选择好的销售店面,免费提供好的样品,尝试体验式模式,慢慢地去培养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荣红,林斌,周汉利.中国首饰设计现状及发展对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12).

[2] 梅小清,姜舒文.陶艺产品发展与高校陶艺教育价值取向[J].中国陶瓷,2009,(4).

[3] 周自进.传统工艺展新颜陶瓷饰品首次亮相上海国际黄金珠宝玉石展[N].中国黄金报,2008-01-15.

[4] .陶瓷首饰的历史与发展概述[N].中国黄金报,2006-08-02.

[5] 刘志国.小型陶瓷饰品亟待发展[J].佛山陶瓷,2003,(3).

[6] 李伟,赵浩政.现代陶瓷首饰的魅力[J].佛山陶瓷,2007,(3).

上一篇: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企业研发团队领军人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