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时间:2022-10-26 06:46:12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0年在本院实行母婴同室的6 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感染例数为57例,为0.91%。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50%~0.45%,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研究显示,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22-02

母婴同室在我国妇产科十分常见,但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不进行开窗通风,医院人员比较复杂且拥挤,探望人员较多,这就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机会[1]。本研究选择6 234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10年在我院进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共6 234例,发生感染例数为57例,其发生率为0.91%。6 234例新生儿中,男2 018例,女2 216例,出生时体重均在2.4 kg以上,Apgar新生儿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 护理干预

本研究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所有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均在出生后用乙醇擦拭新生儿脐部及周围组织,防止脐部发生感染。常规护理组采用无固定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采用轮班护士和沐浴房值班人员合作完成,并在沐浴后用75%乙醇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随后用爽身粉涂身。早期护理组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的沐浴和护理工作,一般指定固定的人员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定期的新生儿微生物检测。沐浴过程中佩戴手套等坚持规范操作,沐浴后擦干新生儿皮肤,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等,并指导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

2 结果

2.1研究人群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析

对研究人群新生儿进行病原菌监测显示,有明确的病原微生物的患者为19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患者为7例,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例,占31.6%,克雷伯菌为3例,占15.8%,真菌为3例,占15.8%。

2.2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

对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0.45%~1.50%,见表1。

2.3 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部位分析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部位研究显示,主要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见表2。

2.4 研究人群护理干预结果分析

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同室是指在新生儿分娩后短时间内将新生儿和母亲在一起护理,这样可以有效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同时符合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2]。研究显示母婴同室主要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本组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0.45%~1.50%,比文献报道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本次观察胎儿周数较大、医护人员操作较规范,健康教育开展充分,病室环境卫生较佳等因素有关。因为清洁、卫生的病室环境可减少非侵入叉感染的机会;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可防止侵入性的医源叉感染,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和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能给予母婴正确的护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充分的初乳喂养,提高了新生儿的自身免疫能力。本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皮肤脓疱疮,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一致,新生儿因体液免疫缺陷,防御机制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亦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且新生儿无自理能力,日常护理全依赖医护人员及其母亲或家属,如不能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尿布时消毒隔离不严,均易导致局部感染。

新生儿感染原因可能是由于母婴同室造成了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且医院空气相对污浊,含氧量低等。对此应注意新生儿日常护理,进行认真的易感染部位护理,例如脐部护理等,若患者出现感染的前期症状,例如出现红肿、异常分泌物时及时进行处理[3],必要时以3%H2O2溶液清洗新生儿脐部及深层的分泌物。本研究显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较低,其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此笔者建议应加强早期护理的推广,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护理,一方面应选择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新生儿产房、沐浴室的消毒工作,以保证新生儿接触环境中病原菌降低到最低[4]。另一方面应加强新生儿护理的日常管理,加强培训,责任明确,健全新生儿护理的规章制度,杜绝新生儿护理松懈态度的产生,积极地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应主动与新生儿的家属配合,指导新生儿家属正确的进行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包括脐部护理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机会[5-6]。

[参考文献]

[1]杨爱芹.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1(7):29.

[2]王菊飞.81例新生儿感染原因的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26.

[3]李静,孙建伟,孙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6):23-25.

[4]孔丽秋.3种不同脐护方法治疗新生儿脐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780.

[5]许琼,洪菊香,蚁静君,等.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带皮肤感染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11-12.

[6]黄艳.住院母婴医院感染13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28(6):526-527.

(收稿日期:2011-05-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 下一篇:3例大面积烧伤急救患者转院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