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文的读者

时间:2022-10-26 03:55:51

假期养精蓄锐之余,翻看新课本,没有了以往备课时那种审视的眼光,只作为一个虔诚的读者,欣赏着一篇篇美文,兴之所至,随手写下寥寥数语,仿佛又回到了热衷于读书的学生时代。

《鼎山湖听泉》一文中,作者聆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暮色中的相互应答,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的画面,读到这一句,我深有感触,不禁在旁边写上两句随感:“泉声之于钟声,就如同孩子之于老人,‘安详厚重’与‘欢快清亮’互相应答,饱蕴着浓浓的真情,让人倍感温暖。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融汇在泉声的交响乐中,那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直下陡壁的激流,落下深潭的飞瀑……都是岁月和历史的交响乐,而人生的历程也大抵如此。”

我想,如果老师们在第一时间接触课文时,把课文当成单纯的阅读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生发很多感触,我们可以及时把这种感触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正如我们在平时阅读时所做的那样。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是我们的课文。

如果老师们在上课前能先抛开课堂,抛开学生,先做课文虔诚的读者,和作者倾心交流,并记录下自己的随感,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为课文写点读书笔记,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然后组织同学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而老师们也可以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我们的感受可能会更具深度和广度,学生通过聆听我们的读书感受能够得到一些教益,而我们也能通过聆听学生的阅读感悟,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汲取新鲜的养分,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能阐述自己独到见解,独特感受,也能聆听师长的心得,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能获得教益,可以称得上是两全之策。

师生一起用心去感悟课文,一同为课文写点读书笔记,少一些对课文的精讲细析,多一些咀嚼品味,继而各抒己见,共同交流。之后,师生们的视野也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这个过程,教师如果能手把手地带领学生走过,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大有裨益,而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定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我们也不必再为课外读书时间少,没有机会“充电”而发愁了,因为备课就是在读书,就是在写读书笔记,我们一定能在带领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选自《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让高考作文从“底线”起飞 下一篇:解读新课标语文高考大纲